休利特和惠普另一名联合创始人大卫·帕卡德两个家族加起来拥有大约18%的股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惠普的股东和员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而卡莉仅仅是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女王”式领导。双方在投票之前,各自投入几千万美元大肆宣传、公开辩论与巡回路演,展开了一轮丝毫不亚于参议员选举的选票争夺战,无所不用地争夺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民。
一场大戏过后,卡莉最终以8.38亿赞成票对7.93亿反对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休利特,并将后者踢出董事会,成功完成了与康柏公司的并购。尽管这桩并购在前期显现的效果并不佳,但其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还是在后来得到了体现,惠普公司的股价在并购后上涨了近两倍,市值跨入千亿美元级别。现在,惠普创始人家族已经无人在公司任职,不过他们也没有像乔布斯那样负气卖出手中股票,而是选择了安安心心做股东。
为什么创始人及其家族会屡屡在公司控制权争夺中败北?此中道理与跟陈黄之争看似“出乎意料”的结果是一样的,投入真金白银的股东,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跟看客的心态毕竟不同,对他们来说,谁“对”谁“错”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够保证公司的平稳有序经营。在这一点上,作为现任管理层的职业经理人有着天然优势,正如陈黄之争中,尽管大众舆情几乎一边倒地支持黄光裕,但黄光裕所提出的胞妹黄秀虹加上律师邹晓春的接管班子,在投资者心目中显然无法与陈晓所带领的成熟管理团队相提并论。
不过,CEO们也不是没有败走麦城的时候,迪斯尼创始人后代小罗伊·迪斯尼罢黜明星CEO艾斯纳便是一个经典案例。曾是小罗伊心腹的艾斯纳当年正是被小罗伊一手扶上CEO和董事长的宝座,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对迪斯尼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下了连续15年的高增长率,公司市值从不到20亿美元增长至将近900亿美元,艾斯纳本人也被誉为“擦亮迪斯尼招牌的魔法师”,成为全美在位历史时间最长、收入最高的CEO。
这种好景一直延续到迪斯尼赢利增长首次没有达到预期的1999年。此后,流年不利的迪斯尼先后遭遇了“9·11”事件所带来的全球旅游业冲击、主要卡通形象米老鼠知识产权即将到期、合作伙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分道扬镳等重要经营拐点,业绩表现持续低迷。当时已被艾斯纳排挤出董事会的小罗伊抓住了这个机会,猛攻艾斯纳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失误之处,指出他已不再是“经营迪斯尼公司的最佳人选”。
为了争取迪斯尼股东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小罗伊还建立了“拯救迪斯尼”组织和相关网站。2004年3月,小罗伊登报呼吁全美各地的迪斯尼股东尽可能参与股东大会进行投票,终于获得了足够罢免艾斯纳董事长职位的股东投票。两年后,风雨飘摇的艾斯纳辞去CEO职务,迪斯尼的“艾斯纳时代”也画上句号。
小罗伊之所以能够扳倒在美国娱乐产业权倾一时的艾斯纳,除了战术得当,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正确,他不是诉之于道德审判或者争取公众同情,而是直指艾斯纳在经营上的软肋,其精髓与克林顿的竞选口号一致:“笨蛋,经济问题才是关键!”(It’s the economy, stupid!)只有诉诸利益,有投票权的股东才会奋力加入同一阵营,而非隔岸观火。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