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360的冲击,百度也许在各个方面会重新审视自己,爆发出新的活力。在这个意义上,李彦宏应该感谢周鸿祎。
百度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去“绞杀”和“对峙”,而是在面向未来时,当搜索已经注定是系统性战争时,如何面对产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定位;如何开拓移动领域的“新边疆”来拱卫现有模式和市场份额的安全。
对于一直被360缠斗的腾讯,同样如此。
“腾讯需要反思这场战争(3Q大战)……腾讯的业务线和对手太多了。你是个巨人,一个小指头伸出来,对小公司就是泰山压顶。你让更多的人有饭吃,不是坏事。”当时3Q大战行至“艰难决定”,让用户二选一,傅盛与时任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的程苓峰有上述对话。在傅盛看来,要想成为真正的领袖,就必须考虑带着大家一起跑。
如何避免重蹈快消行业弊端,确定商战边界,让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好在法律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适时出手,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之外的力量。
9月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发布消息称,发改委价监局近期已经对电商“价格战”展开调查,发改委价监局初步调查认为,价格战过程中,有电商的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
另外一个消息是,9月18日,腾讯诉360“扣扣保镖”涉嫌不正当竞争案已经在广东高院开庭。
“法律的精神并不只是要惩罚犯罪,更加重要的是要预防犯罪,而预防犯罪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足够阻吓作用的惩罚。”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专家成员于国富律师就认为,通过一个个案例,能够让违法者“怕”了的惩罚,才能够更加好地规范行业的发展。
或许让法律的归法律,让市场的归市场,这才能终结乱局,成为最终的解决之道。
从“零和博弈”到“竞合”
开放是救赎之路吗?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将把我在这些会议上的所见所想呈现在这里,以帮助你了解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对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反思和谋划。”《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编尹生这样记录他亲历的“腾讯再造闭门会议”。
从2011年2月21日起的随后一个多月里,腾讯计划举办10场闭门会议,邀请各个视野的杰出人士,为腾讯新战略制定献言献策,对受邀者腾讯只有一个条件:必须能够放开包袱,向腾讯提出任何你可能想到的批评和建议。
在腾讯内部,涌动着另一股更强大的反思力量:1万多名员工都被要求对公司的所作所为进行评判,包括提出批评和建议。
这在腾讯十二年的历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几个月前腾讯与360创始人周鸿祎意外“交火”。从充满愤怒,到反思变革。
开放的大潮,仿佛在一夜之间冲破了封闭的闸门。
无论是腾讯、百度、淘宝、盛大等传统巨头,还是360、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这样的互联网新贵,纷纷举旗开放。
“过去的逻辑是,我要当老大、天下都是我的、我要建立一个帝国,现在互联网把很多壁垒打破了,人跟人之间建立了复杂的关系,信息高度的共享,信息快速的流动,边界被打破,网民不可锁定在一个平台上,需要共享,开放。”在周鸿祎看来,旧模式的结果是一个帝国的辉煌,新模式的结果是整个互联网产业的成功。
未来产业链会形成专业化分工,有些人专做平台,有些人专做应用,“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已经过时。在周鸿祎看来,这是互联网产业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
谷歌和Facebook已经给中国互联网行业很多启示。
自2007年开放应用程序接口之后,扎克伯格的商业策略几乎成了互联网行业的事实标准。曾经的全球社交网站老大、坚持所有程序都自行开发的MySpace,迅速被facebook超越。
免费开源的谷歌 Android系统高速成长,短短三年间就从一个无名小辈变成与苹果抗衡的手机操作系统。
过去讲竞争,就是零和博弈,打击竞争对手、削弱对方实力、蚕食或鲸吞对方的市场份额,是殊死较量。
现在,尤其是IT技术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世界经济正在结成一张大的关系网络,每个企业和个人都成为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既紧密关联又相互制约。
企业的竞争思想也由“你死我活”逐渐转变为“竞合”。在“共生”的经济生态系统里,企业间的依存度加强,资源的流动性增强。
不过,当企业竞争由“你死我活”转向“共生共赢”时,开放果真是救赎之路吗?
与App Store拥有同样功能的App类推荐应用,已经开始遭到苹果的拒绝,Facebook和Twitter则通过拒绝外部应用、收购初创企业和复制类似功能的应用等手段,加速对开放平台的限制。平台型企业的这些新举动,让寄生于平台的开发者感到不安与恐慌。
封闭与开放,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利益的博弈,新旧秩序的较量刚刚行至黎明前的黑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