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尤其是乔布斯横扫世界之后,产品经理成了一个明星职位。几乎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有类似的岗位设置,入职门槛似乎也不算太高,因为它并不对技术背景作严格要求。
很难说清楚什么才是产品经理,可能也是因为产品的概念很难界定,它可大可小,既可能是某个看得见的产品也可以是某种看不见的服务。如果用这个行业里的明星做例子,乔布斯作为产品经理,他的产品是那一系列i打头的电子消费品和整个苹果生态系统;马化腾作为产品经理,他最成功的产品当然是如今拥有7.5亿注册用户的即时聊天工具QQ。而之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个概念更加普遍,现在我们使用的每一个App背后都至少拥有一名负责概念和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
同样还是乔布斯,他为产品经理塑造了一个不能算作是标准的职业形象:完美主义,对细节要求严苛,高度的想象力,创造用户需求而并非只是迎合……如果把他的性格和生活也算在里面,那就还包含着“易怒难以相处”以及素食爱好者。当然,他最厉害的部分在职业成绩上,他带领打造的苹果产品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他之后,很多技术青年的职业理想就是做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但理想跟现实之间显然有不小的差距—这绝对不是一份只要有所谓的idea就能干好的工作。除了发挥想象力构建产品,搜集并分析反馈数据、撰写文档、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流程图、协调各种资源以保证产品进度等都是产品经理的必备能力。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甚至还包括与其他的产品经理争夺资源,以及为一个细节的改动与工程师不断争吵。
听起来好像比想象中要无聊?产品经理是产品的创造者、管理者和运营者,如果从职场的角度看,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有较强的观察力、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更重要的执行力。
灯塔是一个公益性的职业培训组织,目前为互联网从业者提供免费的产品经理职业培训。其创始人霍莹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产品经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卖想法,另一种卖执行。前者是要懂得市场和用户,后者则是老板想好了产品架构,你去执行好就可以。目前市场上80%的产品经理都在卖体力,特别是在大公司,能够影响老板想法的人很少。卖体力的产品经理会遇到转型困难的问题,因为不同类型的产品在执行层面上会有不同之处,包括市场不同、规则不一样等等,但“卖想法的产品经理在任何一个产业中都能生存下去”。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几位产品经理,请他们从自身经历和经验的角度分享各自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理解。同时也邀请职场专家从职场角度解析产品经理的从业素质要求、职业发展路径和目前招聘市场上这个职位的需求状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A 产品经理圆桌谈
Q1 你的专业背景是什么?与互联网产品相关么?
洪峰:计算机。很小的时候我学过美术,包括雕塑、陶瓷这些形式都接触过,初中还在美校进修过一段时间。后来开始学数学和编程,高中自己就做过软件产品。其实艺术和程序是相通的,都是把自己想法表现出来的过程。
王坚:力学。上大学的时候我爱上网玩游戏,觉得网络蛮有意思。后来帮老师做了一个远程教育的网站,把弹性力学的内容放到网上,算是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的项目。
马占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与互联网完全没有关系,我毕业第二年才决定转行,但之前已经是互联网的重度用户了。
刘亚平:工业设计。刚毕业的时候我做了几个月的工业设计,但不喜欢这份工作,后来就去了腾讯,一直做交互设计。所以现在的title是产品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有点不一样。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互联网,那时候会经常在学校BBS上讨论,曾经还做过一个网络蚂蚁和网际快车的测评,完全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发在BBS上给大家做参考。现在想来,我的产品之路大概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