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观点
实店价格该调整 消费体验须提升
多跑几步路,就能省钱,所以对价格敏感但对时间成本不看重的中低消费群体对“抄号”非常热衷。“抄号族”的出现,折射出了电商的发展优势和实体商业的无奈。一种观点认为,这说明商场确实该适当降价。著名互联网分析师、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表示,理论上,“抄号族”对实体店不太公平,他们只看不买,这样实体店就成为了“展览厅”和“试衣间”。但是,这也说明实体店需要在价格上做适当调整,吸引消费者。
提升服务水平
尽管电商来势汹汹,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实体商业并非无路可走,提升购物体验是把消费者拉回商场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商业专家黄华军看来,防范“抄号族”的措施都不能治本。“有的消费者愿意先跑去商场抄号,再回家上网下单,可见他们比较在乎差价,对来回商场的时间成本却看得不重,理论上他们不是高收入者,购买的是中低档服装。事实上,除了价格,购物体验也是消费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套头衫上网买不要紧,因为套头衫标准统一、价位较低。但如果要买中高端品牌的西服、衬衫,恐怕就得亲自到店里去试穿甚至定做了。这不仅限于高端品牌,稍微上点档次的服装都是如此。服务水平带来的购物体验,是实体店与网店的主要不同。”
做足消费体验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电商很难取代实体商业,尤其是购物中心,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购物中心提供给消费者的体验和个性化。“目前消费趋势中出现了网络化趋势,对于实体商业而言,应当加强消费过程的体验性和服务的针对性。在购物中心,消费者可以感受来自不同国家的品牌、流行时尚与经典商品的协调、零售服务与其他服务结合的多样化构成、多样性的价位选择与丰富的品牌组合等等。”郭增利认为,在电商的强势围攻下,“做足体验”可以说是购物中心的发力点,具体做法包括:在业态上增加对客群特征的服务型业态;打造建筑亮点、提升购物的环境品质,引导客群的生活方式等。
郭增利告诉记者,按照中国目前的数据,购物中心在整个社会销售中的比例在7%左右,上海现在达到13%,从这个角度来看,占比高于电商。“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对电商下一步的发展也会形成一些阻力和障碍。”不过郭增利同时认为,实体商业尤其是购物中心应该感谢电商,“它们给购物中心开发降了温,购物中心的阶段性过剩是不容回避的。”
试调整
自开网店迎挑战 多元经营求生存
购物中心:提供多元化业态
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方面,郭增利以去年6月开始调整升级的悠唐购物中心举例,这家购物中心将定位调整成为“都市白领”一站式购物娱乐体验,并根据主题定位和客群实际消费需求调整业态和品牌组合,强调体验性和互动性。悠唐购物中心总经理罗松向记者介绍说,调整后的新悠唐不光是卖商品,还增加了为城市白领提供各类服务的多元化业态,满足衣、食、住、行、学、玩等全方位的消费需求,如精品超市、瑜伽健身、美容SPA(乐天超市、屈臣氏、佩霖国际自然养生会所、法国安杰玛国际SPA会所、佳丽美甲)、疯狂钢琴、证件快照等,用丰富多元的业态进一步强化了购物的体验性。
百货:开设自己的网上商城
相对于购物中心业态来说,百货感受到的来自电商的冲击更为迅猛和直接。记者注意到,多家百货店已纷纷“触网”,用“打入敌人内部”的方式来迎接挑战。西单商场、当代商城、上品折扣、新世界百货、王府井百货等都已经开设了自主运营的网上商城。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