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收购IBMPC
2004年12月8日,柳传志亲自和IBM签下合作协议,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第一台个人电脑的发明者IBM的PC业务,一步迈过世界500强的门槛,坐上了全球PC业的第三把交椅。
但是,并购之初,联想股价下跌20%,质疑重重:近年来频频检讨战略失误的联想哪来足够的国际消化能力?IBM一再亏损巴不得早就割掉的“PC盲肠”,将是联想的“救命稻草”还是“亡命鸡肋”?
而柳传志则分析认为,IBM的PC业务毛利率高达24%,联想的毛利率只有14%。由于IBM成本高,24%的毛利率没钱赚,而联想控制成本的能力很强,所以结合在一起是优势互补。
最终,2005年5月1日联想与IBMPC业务的整合正式开始,双方业务暂行双轨制。8月10日,新联想首次发布并购后的季度业绩: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原IBMPC业务也取得了增长。9月30日,其宣布提前8个月进入与IBMPC组织构架的全面整合。
数据显示,整合以来,联想和IBM全球的销量同比提高了10.7%,营业额为480亿港元,同比提高了38.7%,税前盈利10.2亿元,同比提高了62%。
目前,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辖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联想投资、从事并购投资业务的弘毅投资和从事地产开发经营的融科智地。
“总体而言,联想控股应该是一家金融性的控股公司。”这是柳传志的新定位,而有关资料表明联想控股的愿景则是:致力于成为一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更有业界人士认为,柳传志更高的目标瞄准的是摩根、高盛等国际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