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幢“安全性”得到保证的新梅大厦,一个周详的“坐庄计划”被拿了出来。“兴盛实业现在是肯定要把上海新梅这个壳卖掉,现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最后再到二级市场上炒作一把。”
“据我得到的消息,这个事是兴盛实业主动找私募谈的,由投资部一个叫朱雁鸣的经理出面,兴盛方面还准备了一份坐庄计划书,这个坐庄计划书里详细记录了双方如何合作的细节。”
“根据合作计划书,私募出1.5个亿的资金进入股市,上市公司则通过消息配合。”按照L的描述,双方协作的步骤大概如下:首先打压股价,同时私募进场,吸取足够多的筹码;紧接着上市公司释放一些利好消息预热来抬高股价;然后就是宣布资产重组事宜停牌,停牌三个月之后,股价翻一番,私募套现离场。
“初步计划是私募以6元左右的成本建仓,然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股价炒到12元。”在双方合作赚得的1.5亿元中,上海新梅大股东兴盛实业提出要分得20%,即3000万元。
仅凭放消息操纵股价就可以净赚3000万元,这对于兴盛实业来说非常合算。根据同比暴增15倍之后的2008年业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92万元,大股东兴盛实业以57.52%的占股比例计算辛辛苦苦一年只能赚到4710万元。
配合拉动股价:
高利润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卖壳对于上海新梅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一旦卖壳的消息公布,炒作是在所难免的,兴盛实业正好用这个消息和二级市场的资金合作炒作一把,赚了钱也不会太引人关注。”L言之凿凿。
2007年8月20日,上海新梅就曾因兴盛实业转让股权而停牌两个月,最后因方案未达成一致而作罢。“其实,上海新梅卖壳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