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记者向上海新梅求证时,董秘何婧却矢口否认。“什么重组、操作市场,绝不可能。”何给出的理由是“如果我们要卖壳,为什么还要把2008年年报做得这么好看?”
何此言不虚,但靓丽的年报也恰恰是此次卖壳和坐庄计划的点睛之笔。
2009年3月7日上海新梅发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上海新梅实现营业收入5.11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大增113.46%;实现营业利润1.148亿元,同比增长812.65%;实现净利润8192.49万元,同比增长接近15倍。
把这份财报放到整个A股市场中都显得非常夺目,而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2008年,上海新梅何以能交出如此漂亮的成绩单呢?
年报显示,2008年的销售业绩实际上相较于2007年有所下降,全年的预售商品房面积和金额较2007年度都有所下降。其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项目:新梅绿岛苑的销售收入5.02亿元和新梅大厦的租赁收入835.86万元。
年报中又提出:“新梅绿岛苑项目大部分预售已于2007年末完成,2008年未单独设置销售部门,相应减少销售人员工资等费用”,这还致使2008年销售费用比上年发生额减少621.1万元。而就是这个甚至没有单独设置销售部门的楼盘贡献了上海新梅2008年超过98%的营业收入。
何婧解释称:“这是由于房地产销售过程中预售金额和结算金额的时间差导致的。”何婧表示,“一般来说楼盘开盘后便开始销售,但是这时候销售得到的收入并不能计入营业收入,只能记为预收账款,直到楼盘完工正式交付时这笔钱才能进行结算。成为公司的营业收入。”
上海新梅年报显示:“新梅绿岛苑3-31号房交房实现销售结转销售收入”导致“预收账款年末比年初减少2.277亿元”;“新梅绿岛苑1、32-50号本年交房实现销售结转销售收入”导致营业收入本年发生额比上年增加2.7178亿元。
也就是说,2007年底已销售完毕的绿岛苑其实原计划是分两部分计入营业收入的:2007年年底就已算入预收账款的2.277亿元在2008年结转入账,而2008年又结转了2.7178亿元的销售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