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经修订后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对外公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笔者认为,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是中国政府在外汇收支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后进行的顺应时势的举措,象征着中国外汇管理思路的重大转变。
导致中国政府修订外汇管理条例的根本原因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出现爆发性增长,导致外汇储备加速累积,损害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央行的冲销难度,加剧了国内流动性泛滥的局面,从而最终带来了通货膨胀压力以及资产价格泡沫。
尽管1994年以来中国持续保持了长达十余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但是直到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双顺差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问题才真正得到重视。2005年之前,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在200-300亿美元左右,2005年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超过2500亿美元。按照外管局国际收支表统计,2005年之前,中国引入的FDI一直保持在400-600亿美元左右,2005年FDI突破800亿美元,2007年FDI突破1400亿美元。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双顺差的突然放大,造成了外汇储备规模的骤然膨胀。2003年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约为4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6000亿美元,2005年突破8000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1.5万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外汇掉期、央行要求全国性商业银行以美元缴纳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则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额高达6300亿美元以上,超过了2005年以前若干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