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难度但非高不可攀
京华时报:如何能保障北京到2020年顺利达标?
杨开忠: 事实上,首都人才发展要达到2020年的目标,有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首都人才资源总量为337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27%,人才贡献率已达35%。细看这些指标数据,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高素质人才占人口比例,最终体现一个城市人才发展水平高低的还是人才贡献率。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人才贡献率大多在60%以上,如果经过10年努力,北京人才贡献率达到60%,是很有可能的。
低端人才需求会降低
京华时报:据报道,本市外来人口已超过1000万人,其中人口素质结构较低,此次中长期人口规划注重高端人才的发展,是否意味着会排斥受教育程度低的外来人口?这对于本市人口比例的调整和未来城市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
杨开忠:对于高端人才需求的提高,并不排斥适合于首都经济发展需要的其他外来人口,只要经济发展需要。但是,经过科学客观的分析,未来首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向高端、高效方向迈进,相对来说,对于受教育较低的人口需求程度,会随着产业的高端化程度而越来越降低。现在从本市流动人口的素质来看,素质越来越高。这种趋势,是符合首都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的。高端人才在人口中的比率提高,有助于改善本市的人口素质结构。
十二大重点工程
“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汇聚500名人文社科大师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育100位国际级领军人才
“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首都名师教育家发展工程:培养资助千名“长城学者”
首都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建立创新平台努力培育两院“准院士”
优秀企业家聚集培养工程:培育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
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
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程: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体系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3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