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人才之都 引领世界城市建设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首都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才工作面临新机遇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首都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都人才工作作出部署。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全面提升首都人才发展水平、打造世界人才之都,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力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与首都特点相适应的首都人才发展观初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与人才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引才聚才环境不断优化,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首都对全国人才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当前,首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形势、新任务对首都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施行为契机,大力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有创新的人才队伍,确立支撑和引领世界城市建设的人才竞争优势,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在建设人才强国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人才是世界城市建设的直接推动力。打造世界人才之都,核心是要培养和吸引一支世界级人才队伍。纽约、伦敦、东京等大都市的发展经验表明:离开了世界级的人才队伍,就难以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一方面,要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深入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吸引大批站在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的拔尖领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快本土人才的国际化步伐,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共建,推动首都人才融入国际竞争和参与前沿研究。
打造世界人才之都,关键是要构建世界级人才发展服务体系。人才国际化的瓶颈,主要在于人才政策本身。要加快转变人才管理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成比较完善的国际人才市场。要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吸引政策,完善人才薪酬、税收、社保、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提升社会事业水准,健全人才社会服务体系。
打造世界人才之都,重点是要搭建世界级人才聚集发展平台。事业是培养、锻炼、激励人才的最佳手段,只有融入到事业发展中,人才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一批高层次国际会议和国际赛事节事,集聚一批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机构。要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海归人才特区,并将其打造成“海归人才聚集区、类海外学术区、高端产业创业区、海归人才宜居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能进一步开创首都人才事业新局面,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
相关推荐
北京人大常委会建议流动人口采取新户籍管理
2010年07月30日据 北京日报
针对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昨天的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盯紧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业中心、建设宜居城市、加快农村城镇化、合理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等五大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建议。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5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