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创业科学性
大学创新创业文化主要由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内容、目标任务和环境系统构成。
1、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体系。这是构成大学创新创业文化的基本框架。所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是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统筹安排。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创新创业教学实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为内容的三个层面的大学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而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在校或毕业后马上进行创业。学生是否创业、何时创业则要根据学生的各自情况予以积极的引导。如浙大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为核心,不局限于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创业竞赛、经商、创办企业等Cye.com.cn操作层面上,而是以“项目化实施,团队化运作,成果化结果,学分化管理,体系化组织”为目标,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孕育、教育、孵化等三个教学阶段,包括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三部分内容。很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学业、专业,开设创新类课程和创业类课程及其实验与实践活动。真正把创新创业的理念、精神融入学业与专业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特别尊重和提炼前科学知识库里的精神财富。在人类知识体系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围,有大量一时还未能纳入体系中的古往今来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认知、初步的哲学思考以及点滴的实践经验、不成文的实际感受、直觉、顿悟、灵感、潜意识、能工巧匠的手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甚至梦境等等,这些都是前科学知识库里的瑰宝。
“创业”的本义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广义的创业,泛指人类一切带有开拓意义的社会变革活动。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等事业,只要人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都可称之为创业。狭义的创业,是指社会上个人或群体自己开展的以创造财富为目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对于社会而言,也许是前有古人的,但对创业者来说,则是从未经历过的、从头开始的事业。总之,创业有从社会层面的、以创立经济组织的理解,也有从个人层面的一切有意义的人生活动的理解。所以,人人都能创业,人人都应创业,人人都在创业。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3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