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去创业

高常壮和他的巧克力店
创富核心
6月末,又到一年一度大学毕业生离校时,这也是各种情感交集的时刻,有告别校园生活的依依不舍、有走向社会的踌躇满志,更有尚未找到工作的苦闷与焦虑。伴随高校的不断扩招,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媒体不断曝出“大学生工资不如民工”、“大学生争做搓澡工、洗脚工”等新闻,至于“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说法也由来已久。其实,我们大学生除了努力就业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积极创业,虽然大学生没有资金、经验与阅历,但大学生却有着创业者不可或缺的激情、创意与勇气,本期创富榜样集纳了三个大学生创富个案,他们的创业故事,也许能给那些还正在苦苦寻找出路的大学生朋友带来启示。
毕业创业之 创意篇
一本DM杂志风行成都高校
现在,成都有的高校班级聚餐,全班同学都会搜集来一堆《校园消费》上的代金券,然后,数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市中心吃火锅,场面非常壮观。每到这时,火锅店的老板都暗自高兴,因为他在《校园消费》上发布了几期的广告和代金券后,竟然回收了1万多张代金券,火锅店的人气狠狠地旺了一把。
这本名为《校园消费》的DM杂志,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万份猛增至4万份,风行于成都的10多所高校,还进入了多所大学的图书馆,大大方方地跟一些财经杂志摆在一起。DM是英文“directmailadvertising”的略写,直译为“直接邮寄广告”,即通过邮寄、赠送等形式,将宣传品免费送到消费者手中、家里或公司所在地。《校园消费》的5名创办者,有3名走出大学校门不到一年,有两名还在念书。名不见经传的《校园消费》,何以博得大学生的青睐,在成都高校如此风行?
代金券带来的广告效果
在校园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校园消费》代金券的创意,成了帮商家吸引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一时间,这本杂志广为散发,传阅率节节攀升。一些学生干脆登门索取杂志,甚至有学生收集《校园消费》,拿到网上叫卖,把这份原本免费的杂志以四五元的价格出售。不仅是前面提到的火锅店,《校园消费》的100多个广告客户,大多数都采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大学生,效益可观。杂志的创办者之一龙宏说,每期杂志的代金券金额就有两三千元,像这样的优惠在其他媒体是提供不了的。
“现在的广告相当大一部分要靠关系谈成,可我们刚出校门,什么关系也没有。”杂志的创办者之一刘洪燕说,“唯有让商家认识到我们的传播效果,才能说服他们掏钱打广告。”他们想到了代金券。由于代金券的广告效果一目了然,《校园消费》留住了一大批长期客户。
某高校旁的一家牙科医院,经过《校园消费》业务员的说服,在杂志上投放了广告。第一次刊登的牙科医院广告没有加印代金券,结果付广告费的时候,老板显得很犹豫。第二次牙科医院的广告上加印了一张代金券,等到《校园消费》业务员上门收取广告费时,老板付钱就很爽快了,因为他回收了一沓代金券。跟报纸等媒体相比,《校园消费》的广告价格相对较低。这也是商家们看上《校园消费》的另一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