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地图到《校园消费》
《校园消费》的创业团队一共有5个人,其中刘洪燕、任建、王林是四川大学2006届毕业生,刘振华在成都大学念大四,龙宏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读研究生。
2005年6月,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任职的任建,找到同学刘洪燕,想在9月份新生报到时,通过向新生免费发放校园地图,推广一下学院记者团的良好形象。可是,要印几千份的地图得花不少钱。钱从哪里来?
刘洪燕想到了拉赞助。他们在地图的设计图纸上画出了24个广告位,利用暑假的时间东奔西跑地招商。当时的困难,是没有正规的公司作为后盾,难以取得客户的信任,如果没有商家认购这些广告位,制作地图的计划就流产了。尽管吃了不少苦,最终他们还是把24个广告位全部卖出去了。最后,他们不仅顺利印制了两万张地图,还赚了8000多元。
这次地图招商让在同学当中有“刘总”之美誉的刘洪燕发现,如果有一个媒体能把校园周边的商家和校园内的大学生联系起来,其中一定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2005年9月,刘洪燕与几个同学创办了《校园消费》杂志,并陆续在四川大学发行了几期,发行量从1万份增长到1.5万份,发行范围也从四川大学扩大到成都13所主要高校。刘洪燕成了名副其实的“刘总”。
广告收入超过百万元
2006年刘洪燕大学毕业,和其他毕业的创业团队成员一样,她早就联系好了工作单位。然而这一切因为一次偶然而改变。
2006年4月,团成都市委等单位主办的“创业成都”系列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启动仪式。刘洪燕“深受震撼”,“当时就有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要把《校园消费》继续做下去”。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团成都市委的支持,他们放弃了就业,开始了真正的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