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创业历史的完整解构
cye.com.cn
时间:2007-6-14 10:07:02 来源:创业网cye
作者:秦瀛 我来说两句 |
|
 |
|
苹果电脑的失败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它说明了在技术上成功但在战略上失误的企业最终的命运。苹果电脑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创新变成了“技术爱好者”的自我价值实现。作为CEO,乔布斯过于专著技术本身的创新性与成就感,而忽略了市场的变化。 硅谷人开始反思乔布斯失败的原因。人们很快从约瑟夫·熊彼特那里找到了原因。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引入经济学领域。熊彼特的理论指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从本质上讲,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属于技术创新范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技术创新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是因为商品短缺的市场环境与新技术的应用使消费与市场的潜能被彻底的激发出来,这为人们片面理解创新本质埋下了伏笔。而当产品与技术都出现过剩的今天,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就大不如从前了,乔布斯的症结恰恰在于此。
在技术精英的不断努力与反复创新过程中,硅谷人意识到,创新不等同于一味的技术发明。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熊彼特强调,将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行为才是创新,而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这意味着,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企业家根据市场的变化提出新思想,到新技术的发明与产品外观设计的创新,再到管理与生产流程的创新,直至市场营销的创新,真正的创新过程应该通过完整的商业化运作体现出来。
在NetScreen的运作上,邓锋的思路完全体现了硅谷的方式。“国内很多人创业的做法是从技术到产品到客户,而我们当时的做法是从客户、市场、产品到技术。”邓锋说,“在传统网络安全市场以‘破坏性技术’创业,我们不需要教育客户,减少了市场风险。”虽然NetScreen在邓锋的创业构思中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早的,但NetScreen却是最符合硅谷的。
建立一种开放的技术创新环境与快速实现产品市场化,成为硅谷创业的内置价值。如果创业者只关注自己,而不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在硅谷往往被认为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当然,硅谷的成功也要依赖于像惠普、英特尔、思科这样的大公司,这些公司永远不会与小企业竞争,而是同它们发展细致而复杂的关系,共同推动硅谷创新力。
因为缺少资源,NetScreen在创业之初并没有引起硅谷风险投资家的关注。一个月之后,三个青年只好去找天使投资。“天使投资不是很懂技术,他们主要看这些人的能力如何,负责态度如何。”邓锋说,“硅谷有很多有钱人做天使投资,这些人可以组成一个联合国,有中国人、新加坡人、美国人、日本人,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而大多数情况下天使投资都是通过朋友找到的。”天使投资方式恰当的说明了硅谷网络型社会文化特质,因为硅谷人都相信,敢于创业的人至少都是技术精英,他们有着成功的基础与信誉。
第一笔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买下了NetScreen公司20%的股权。三个月后,第二笔100万美元的投资到位。但那时的NetScreen公司虽然拥有一支完美的创业团队,但产品开发只是处于试用阶段。不过,这并不妨碍真正的风险投资商对NetScreen公司的青睐。公司创立五个月后,以投资雅虎而闻名于世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商正式投资370万美元,一年后又追加投资1080万美元。红杉资本的资本注入加速了NetScreen公司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速度。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3页 1 2 3 4 5 6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