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创业历史的完整解构
cye.com.cn
时间:2007-6-14 10:07:02 来源:创业网cye
作者:秦瀛 我来说两句 |
|
 |
|
创业-VC身份转换的背后

硅谷的创业教练并非都是纯粹的资本运作高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是杰出的创业者,并接受过作为前辈的风险资本家的训练。如此往复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硅谷一波又一波的创业浪潮。
在Juniper公司以36.3亿美元收购NetScreen之后,邓锋同时完成了自身的角色转变。邓锋与柯严以“硅谷人”的方式转行做了风险投资。去年,邓锋发起创建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
此外,邓锋还参与了美国湾区非营利组织“华源科技协会”组织的活动,并在去年担任过该协会的会长。华源科技协会是北美比较著名的华人协会,它致力于帮助在美国想创业的中国人获得创业的机会。在2005年该协会组织的“中美IT企业领袖CEO峰会”中,来自国内的李彦宏、张朝阳、马云、丁磊、杨元庆等IT精英都参与其中。去年8月,华源科技协会还促成了雅虎对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
邓锋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一直对母校怀有特殊的感情。他也一直认为,教育对人的影响力很大,如果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这对社会是一个有益的贡献。目前,邓锋作为清华北美基金会的理事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顾问,一直致力于帮助增进清华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对邓锋现在的生活与社会活动过于关注,毕竟他已经是成功人士,做一些关乎社会发展的事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你就大大低估硅谷的影响力了。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包括中国台湾、印度、以色列等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归因于其归国工程师和风险投资家的跨国网络关系。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工程师在硅谷创办了成百上千的技术公司。在其中的一些人取得成功之后,他们又都纷纷复制自己成功的经验,推动了本国或地区技术性产业的发展。
邓锋喜欢将他这一代人看作是中国人在硅谷创业的第一代。依靠勤奋、努力与聪明在硅谷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果我们认真计算邓锋这一代人的出国时间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恰好也是中国台湾、印度、以色列等国家或地区的创业者初露锋芒的时期。在硅谷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互为影响的地区,许多中国精英自然深受影响。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或价值观,而从深远的角度来看,它完全是一种硅谷开放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的传到。华源科技协会现任会长朱敏在谈到该协会的使命时就曾指出,“华源协会要让中国人创业从个人英雄主义走向集体英雄主义。”
何为“集体英雄主义”?在硅谷,尽管各类“族裔企业家网络”十分流行,然而许多硅谷的实践却证明,最成功的移民企业家,是那些从族裔圈中跳出来,同时融入主流技术和商业网络中的人。例如,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来自匈牙利的安迪·格鲁夫,Sun公司创始人之一、来自印度的韦诺德·库斯拉,雅虎创始人之一的台湾人杨致远,Google创始人之一、来自前苏联的谢尔盖·布林,以及邓锋和柯严。这些被看作是成功从族裔中脱颖而出的人才的经验其实很简单,按照硅谷的方式做。
值得骄傲的是,硅谷方式并没有最终成为一种商业教条。而且这个由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管理顾问、律师、会计师、斯坦福大学教授与专家组成的圈子,还在不断的进步并创造出令世界为之兴奋的技术与产品。那么,朱敏所指出的“集体英雄主义”也许可以理解为,让所有的精英都在这里找到成为英雄的角色与荣誉。(文/秦瀛,标题为创业网cye所加)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6页 1 2 3 4 5 6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