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根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国内石油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到2002年,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25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20169亿立方米 。
其次,开采、加工转换和终端利用效率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钢铁工业的吨钢综合能耗高出30%、粗铜冶炼能耗高出37%、氧化铝高出53%、玻璃高出66%、水泥熟料综合煤耗高出75%、炼油高出69%。这使得中国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国际方面,能源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攀升。2003年全国原油进口9300万吨,2009年增长到20379万吨,较2003年翻一番。石油进口依赖度2004年为40%、2007年46.6%、2008年48.5%,2009年已突破50%的国际警戒线。
与此同时,石油进口日益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制约,特别是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按2009年全国进口原油2亿吨和80美元的价格计算,由于价格上涨,中国进口石油相对于2000年额外支付约6100亿美元(1吨大约等于6.29桶)。因此,高昂的石油价格极大地推高了国内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国内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威胁着中国的经济与能源安全。
什么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
其实,从中国能源消费的结构而言,变化不大,水电与核电比例小,石油、天然气比重有所上升,但煤炭仍是中国第一大能源。
由于技术工艺或机器设配的更新换代,第三产业煤炭消费的比重逐渐减少,已逐渐过渡到了以石油、天然气或者电力为主。例如,第三产业中的餐饮业,由于天然气逐渐取代了煤炭成为主要的燃料,使得该行业煤炭消费锐减。又如交通运输业中的铁路运输,电力驱动的机头代替了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头。总体来看,工业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格局没有显著的变化。
但是,近年来,全国能源消费年增幅竟有2亿~3亿吨。为什么能源消费增长如此之快?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付出的能源代价到底有多大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规模快速扩大,这导致了能源消耗迅猛增加。总体上,1994~2007年,因为经济规模扩张,拉动能源消耗增加20.22亿吨标煤。其中,第二产业16.4亿吨标煤,占80%左右,第三产业2.9亿吨标煤,第一产业仅仅0.88亿吨标煤。从平均看,因为经济规模扩张,年均能源消耗增长1.55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因工业规模扩大,年均额外消耗1.26亿吨标煤,第三产业年均额外消耗0.22亿吨标煤,第一产业仅仅为680万吨标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