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把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来完成,服务外包也随之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据商务部的统计,2010年1~5月份,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105家,全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资金5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势头之迅猛可见一斑。
然而,与服务外包较为发达的印度相比,当前中国大多数的服务外包公司规模尚小,而且业务多集中在低端领域,离岸外包比例偏低,因此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中国分析认为,这些挑战包括企业自给自足的传统习惯、专业人才与管理经验的缺乏以及政策与投融资环境的不完善等方面。本期创业圈专题将深入探讨这些焦点话题。
困境一 国内外需求不均衡
问题:目前,内需市场未对服务外包进行充分利用,而外需市场,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则面临规模较小、品牌不被认可的困境,如何由低端走向上游高端是国内外包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支招:服务外包企业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同时还要创新商业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比如走高端路线。
卢正刚:服务外包是一个过渡的形态,不能一辈子都将自己定位成一个纯粹的外包商,因此我们主要是通过外包来积累客户或技术以及人才,最终还是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产品或高端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更多的挑战来自内部,比如作为伦敦奥运会的赞助商,当我们做完伦敦奥运会的主题宣传片,在全球播出后,就有人贬低中国的创意能力,可以说品牌被认可是我们走出去所面临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事实上,我们走的不是纯外包的模式,而是要树立品牌,然而,这往往会花很长时间,投入也比较大。另外,中国的外包企业在国外是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的,负面声音更大一些,你得去证明你不是血汗工厂,因此,增强我们的品牌实力,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子。
现在,为了走高端品牌之路,我们主要加大了高端和前端的投入。所谓高端是指技术上要更高,前端是指更多地向营销的角度去靠,比如说从商务策划开始,从设计开始参与,这是前端,后面制作是后端。一方面,我们会从人才倾向上做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会直接用国际化的人才来增进我们的团队。
吴凯:从市场内部来看,中国市场绝对比印度市场大很多,但中国企业发包的力度要比印度企业差很多。比如,印度的银行、电信都是发整包给企业,这种外包合同有时达上亿美金,而中国这种合同却很少。通常在国外,在一个服务级别协议的情况下,用多少人和多长时间都是一个整体的服务方案。我们现在就在引导客户走向一个以结果来衡量的路子,建议客户采用一揽子服务,并引导客户按这种模式来走。
赵士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升值和人力成本上涨都大大降低了一些企业的外包利润。因此,走向产业上游,提供高端解决方案,也成为中国外包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