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万国数据在各地建设数据中心的时候,政府还是很支持的, 比如成都、昆山、上海等地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外包的政策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政府更关注的是外包的出口额,这就是软件外包很大的一个特点,可能50%以上都在国外,而针对国内市场的外包就会收益比较少。如果很多政策的制定标准是针对出口额达到50%以上的企业,那么实际上对我们这类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的外包企业是不利的,对整个行业也未必是有利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在提议:是不是政策能向服务内需市场的外包企业有一个倾斜,而向内需市场的政策倾斜,无疑会促使服务内需市场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记者观察
向纵深产业链要利润
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状态正处于产业融合阶段,除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内政策环境的复杂性、税务变化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发展,也正改变着服务外包行业的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环境。
德勤中国日前发布的《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研究调查报告》认为,全球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重塑价值链的过程之中,而配合中国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一系列新政策和投资项目的推出,中国外包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外包企业把ITO(信息技术外包)和BPO(业务流程外包)及KPO(知识流程外包)作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来发展,整合式外包在创新、成本、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
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和区域间的分工协作日益深化,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而随着这种分工细化进程加深,越来越多的细分外包行业产生出来。特别是能够提供附加值较高的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分析、游戏动漫设计等外包的企业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未来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更多将是体现在产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
另外,目前许多跨国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流程向外转移,而且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软件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外包出去,信息技术更是成为服务外包市场的热点。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产品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在对普通的服务进行外包的同时,将属于跨国公司总部服务功能的研发服务外包的趋势正在增强,服务外包正向纵深产业链发展。在德勤创业家论坛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就表示,他们现在做的所有的扩展都是基于其在某一个行业的深入发展,以这样的商业模式为基本点,来实现未来的收购与兼并。显然,由于技术的进步,服务行业已完成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所占比例将越来越高。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借助转型之际,把垂直产业链做深做细,建立起技术屏障将会成为众多外包服务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条有效路径。
链接:
服务外包,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