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要坚守底线
外部环境也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像决定论者所讲的,市场经济制度本身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法则设置不够完善,会出现劣 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法国哲学家说,有不高尚的价值,没有没价值的高尚。制度不可能马上就会健全起来,因此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有时候,大家都造假,你不造假怎么生存?企业要怎么对待,其实还是一个底线问题。做家电,人家耗电1度,外边标0.8度,我们耗电可能1度,按照国际 惯例标1.05度,消费者当然买0.8度。冰箱容量200升,人家标230升,老百姓是测不出来的。我们可能都知道,但是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去做。
耐得住寂寞,不去做造假的事,有时候可能就损失一些,而别人可能赚了几个亿。这个时候也要坚持住,靠真功夫把内部管理真正做好。外部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很好地应付它。今年上半年,我们比行业利润增速平均要高一倍。
决策:考虑最坏的结果
市场千变万化,政策、环境因素又不可控,有的时候你算不准。建设海尔工业园时,我们曾遭受巨大的风险。当时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们圈下地开始建工业园。 接着政策就下来,银行不许贷款,把所有的银行行长请来,没有谁敢给批贷款。我那时候想,真是要毁于一旦了。工业园预测要投资15个亿,仅挖地基就投入了2 个亿,但是海尔账面上只有8000万,连Cye广告费都省下来了,根本凑不够。年三十晚上,我到工地上跟建筑队一块吃饺子,告诉他们有的是钱,赶快干,早干完早 给钱。最危急的时候,我也没有怀疑是不是做得不对。没有人逼迫我们来做中国第一个家电工业园,是我们自己要做。后来,幸亏上海发展股市,海尔上市,筹到了 4个亿的资金,死棋被盘活了。
不管做什么决策,都会有不同意见。建工业园是争议最多的时候,因为谁心里都没底。总体来说,得考虑万一失败的话,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如果是颠覆性的失败,基本是没法通过了,但是很多时候是你到底要坚持,还是不坚持的事情。
我们现在探索了很多年,看到了一些成绩。管理模式不管怎么改,最后都要落到盈利模式上。国际上认为,连续五年盈利,环比递增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就 算好的管理模式,但我们这5年递增到38%。我们自己认为利润率还可以再高一些,此外,还要考虑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我们并没有爆发式的增长,只能说成绩还可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