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私营企业应把握时机、调整观念、重组资源、
从近几年私营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产权单一或纯粹家族式的私营企业可能并非最好的产权类型选择。将社会原有的资源组合和产权类型根据当前改革形势要求进行重组,以形成更好的资源配置,可能是私营企业发展阻力更小、效果更佳、操作更容易的方案选择。当前,私营企业应认真总结自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调整产权构成观念和经营利益分配观念,理顺关系,重组资源,完善经营,争取在发展上实现由简单数量增加到综合实力增强的本质性变化。。
(一) 让渡利益、争取增量财富
私营企业应注意适时获取合理产权、以争取财富增量为目标。应该说,相当一部分“假集体”企业前期的快速发展得力于改革政策引导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意味着私营企业的经营者在资金投入较少或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利用其人力资本投入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应予以承认。因此,目前来看,“假集体”企业各方都强调自身的投入而要求全部产权、互不让步、因而影响企业下一步发展的作法是极不明智的。积极协商、理顺各自产权关系,相互适当让渡部分产权或经营收益,共同追求增量财富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建议采取以下具体作法:
1.尽快“摘帽”,解决后顾之忧。对实际由经营者个人创办的“假集体”企业,经营者要认识到当年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品牌效应和行业准入优势对企业发展确有实际帮助,为避免无谓地拖延时间、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可采用适当让渡当初政策性收益的做法,处理好与当地主管部门的关系,争取尽快摘去“红帽子”,将创业者和相关部门的后顾之忧一并解决.
2.重新登记、明晰产权。合资创办的“假集体”企业,各方可以按当年约定的产权比例尽快按股份制形式对企业进行重新登记,明晰各自的产权,理顺投资与利益分配的关系。如经营者仍感觉有潜在的约束性压力,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中难以自主决策,放不开经营手脚,也可在重新登记后,请权威评估机构对企业作出价值评估,根据估值向有关部门要求收购对方股份或出让己方股份,以尽可能使自己和企业的权益和发展都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3.合理划分、尽快理顺产权关系。以无形资产组合形式起步的“假集体”,不仅要依靠当年的法律凭据,更要借助当时的事实依据来明确产权归属问题。在界定企业产权关系时不能搞一风吹,不要总考虑片面的将企业产权全部划归于某一方。各方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企业起步所依靠的必要条件,并承认人力资本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据以合理划分企业产权,争取尽快将企业产权关系理顺,着眼于企业今后的规范经营和长远发展,共同争取未来的增量财富。
(二) 重组资源,加快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和行业退出为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资源和机会,私营企业应把握机会,积极参与整合优质资源,促使企业加速发展。
1. 注意吸纳优质资源、借力发展。国有企业从某些行业退出的时机特别值得私营企业珍惜。已达到一定经营规模、希望在业内牢固确立领先地位、不断谋求竞争优势的私营企业,可应用兼并或收购的方式, 及时吸纳部分国有企业的优质资源、稀释个人及家族成员的产权比例, 实现借力发展、增速发展。加快企业步入成型期和成熟期的步伐。
2.让渡部分产权、积极引进人力资源。企业应特别关注所处行业内高级人才的动态,适时让渡部分股权以利引进稀缺的外部人力资源。企业可借鉴国家对外开放、引进国外成功经营管理经验的作法,通过吸纳他人的资源与经验,完善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经营条件,并克服由于个人条件或家庭成员素质局限而出现的经营视野狭小、经营区域较窄的问题,迅速实现企业经营规模扩大、总体实力增强的目标。
3.形成资源配置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中国已经“入世”,所有市场经营主体都不能仅仅满足于以往与国内竞争对手的对抗。要考虑到外国资本已开始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更丰富的经营经验进军中国市场,国内私营企业不仅面对着正在改制转轨的国有企业,也同时面对着机制更加灵活、资本更加雄厚、具有更丰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经验的跨国企业。私营企业如能够借助当前国企改制和自某些行业退出的机会。首先争取形成资源配置优势并完成市场拓展目标,进而达到业内总体规模占优,综合实力占优,市场占有率占优的目的,最终形成与国内、外潜在竞争对手比较而毫不逊色的竞争实力,必将推动私营企业在发展上产生由量的扩展到质的飞跃的本质性变化。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