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阶段就开始有了一定的技术门槛。微博的碎片化信息,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更新快,所以很容易沉溺进去;第二是信息量大,目标信息很容易被淹没;第三是以人为组织特点的技术关系,并不容易对信息重组。因此,对信息重组就成为新的商业机会。
如同互联网初期的信息迸发,由此呼唤出谷歌和百度一样,如何使微博信息进行重组,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人工或半人工对微博信息进行分类重组,形成网页频道,由此制作成为所有微博用户为网站打工的新型门户站或垂直专业站。在应用阶段,一切商业皆有可能。这个时期也会是草根创业、投资机会等的时代,如同1995~2005年的WEB互联网。
第三阶段是信息极大爆炸,建立在微博信息重组上的应用都已经多到需要再次分类导航。那么微博时代基于对碎片化信息的匹配重组搜索的需求应运而生。类似于网页搜索的,微博也会产生各种参考权重,如粉丝数、评论数、转发数、核心关键词、用户权重等等。
在Follow5创始人于鲲鹏看来,微博未来的盈利模式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考虑。
一是“媒体”层面。基本上现有的媒体有多少种盈利模式,在微博中都有发展的可能,包括广告、内容付费、服务收费等;
二是“客户关系”层面。微博的诞生丰富了传统的客户接触中心/客服中心的概念,使得企业/产品可以直接与自己的用户进行交互,这里必然诞生出若干新的盈利模式;
最后是“行为分析”层面。用户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海量的数据中势必透露出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倾向,这对于如饥似渴的企业来说,都是难得的商机。
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曾表示,微博未来的盈利来自于无线和实时搜索。在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时,新浪微博已经有35%的内容来自手机发布。这方面收入可以来自于与运营商分成。实时搜索将实时更新的社交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提供给用户。随着用户对信息的实时性和速度的要求提高,这方面的业务前景客观。Twitter与Google双方的合作,就是先例。
正因为这些颇具想象力的盈利前景,激发了许多人的创富行动,有人还称微博是“继门户、搜索之后,互联网产业的下一座金矿”。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组因微博而生的创富机遇,记录并解剖他们的创富故事。
新浪微博:第三方开放平台
上线时间:2009年8月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新浪微博无疑是2010年最赚眼球的微博平台。
“我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要打仗了,要打‘微博之战’,对手就是新浪微博”。曾多次“言退”的张朝阳突然高调宣布“两年再造搜狐”。在他看来,新浪只是运气好。他本人更是亲自出山抓搜狐微博,投资不封顶,资源全用上。
刺激张朝阳神经的,是新浪微博在上线后的短时间内,便汇聚了几千万的用户织围脖。
2009年8月13日,新浪网某员工发布了他的第一条微博:“新手上路,请多照顾”,这几乎也是目前能在新浪微博上找到的最早发布的微博之一。
新浪微博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聚集几千万用户,靠的是“用20%明星用户来吸引80%普通用户”的做法,这种做法效果立竿见影。去年10月底,新浪微博的用户规模率先突破5000万。
根据瑞信集团最新的投资报告,截至2011年1月底,新浪微博“粉丝”人数排名前100位的用户的粉丝总量为1.982亿,环比增长16%,相当于Twitter的68%,并且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对Twitter的超越。其中,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用户今年2月16日更是突破了591万。
据有关报告显示,新浪微博的用户也比较活跃,这与其从推出之初就坚持名人战略有关,容易吸引普通用户的眼球。
对于为何推新浪微博,新浪总裁兼CEO曹国伟表示,微博这个产品肯定是新浪未来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非常重要的产品,因为它是真正能够体现互联网所有的特色,也能借助他们很多优势的一个产品。作为关系类产品,微博有着比以往IM、博客、SNS等都更贴近用户需求,及更便捷使用的产品特性。微博带给新浪的核心价值是改变人们以往认为新浪缺乏竞争产品的观念,同时也为新浪带来大量年轻用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