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狩猎对象”
秦朔:有很多的在座的企业,其实都是很希望成为被投企业,我看我们每个人的资料袋里面就有好几个项目,所以希望你们举一个例子,就是什么样的被投企业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再加上你们又加了一点柴火又烧了烧,最后变成特别成功的企业。 李建光:我认为差不多有三类企业,第一类企业是好团队,在好的行业,赶到好的时候,对这种企业我们VC喜欢得不得了,他很容易拿到钱,他也不受我们的烦。所以最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胜利果实,IDG投资典型的百度、携程、如家、腾讯这样的企业,说实在的,我们也感到很荣幸有机会投资他们。这个过程中,基本上他们也不太需要我们去帮他,但是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三好学生”只能占我们投资案例的20%。 那第二种大概50%,就是说有一个好的机会,但可能是人员不齐整,可能是战略不清楚,这个缺腿或者说有缺陷的公司,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下大量面对的是这样的公司。这个时候就像刚才王树讲的,就是说VC在这里面除了钱,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第三种就是那些很有可能投资失败的企业,很多创业者把自己的融资成功就看作创业成功,拿到钱就算达到一个目标,从此就不思进取。那么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赔了钱,对这些创业者来讲,丢掉了他的信誉,丢掉了他未来成功的机会。 周树华:我们北极光创投成立两年了,从一开始的TMT(互联网、新媒体、通讯、半导体)到现在扩展到生命科学、环保、节能等相关的方面。第四个方面,是做这个为消费品相关的这种服务,尤其像连锁之类的。 我们现在投的这个技术类的公司,基本上是早期就已经参与,甚至在他的所谓这个天使投资阶段我们都参与。因为技术类公司就是以技术为驱动的,跟人的相关性是最大的。 另外我们投到的一些成功的案例,包括红孩子是我们早期发现的。到现在为止成长非常快,已经每年有几个亿的收入,而且这个商业模型非常清楚、团队的执行力也非常好,而且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
3 进入成本的博弈
秦朔:中国的被投企业,在跟你们进入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可能有些早期年少无知,或者说那个时候求钱若渴,让的股份就多了。最近我接触一些企业就说,那时候不懂,就我们最宝贵的是股权,就给了他们很多。现在人家就觉得砸锅卖铁都再多熬一阵,把价值熬大一点再让你们进来。你们觉得跟这些中国的被投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这几年发展下来,股指的水平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他们的心态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周树华:VC这个行业,包括高科技创业是有周期的,所以这个时候我想大家还是要保持冷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现在融资的环境的确也相对宽松。我有几个VC界的朋友,在2003年融资的时候就是怎么都拿不到钱。现在对创业者融资也比较容易。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看清楚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如果你做的是跟零售、跟这些服务相关的行业,我认为你还可以坚持坚持。这种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稳,当然可能成长的速度也没那么快。 但是互联网行业,可能只有第一名或者前三名能够成功。如果互联网企业拿不到钱或者得不到最有经验的VC的支持,做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现在大家看到的成功案例,Google、雅虎、百度、新浪等,随便哪一个,如果没有VC支持的话,没有一家能成功到现在。 对于创业者,尤其是新兴技术类等高竞争,但是高回报、高成长的行业,我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的环境,VC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去拿项目。VC本身就是智力的投资,不仅仅是钱的投资。在这方面,很难说这个市场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么准确的判断。现在在Web2.0等方面,已经有一些泡沫了,但泡沫是不是会破裂?什么时候破裂?我想市场肯定是有周期的,这是必然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