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的“中国式生存”
cye.com.cn
时间:2007-8-16 9:47:0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陆媛 柏亮 我来说两句 |
|
 |
|
但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国内的LP的不成熟、缺位,他们不懂怎么做LP,我觉得。 李建光:我对前景谨慎乐观。所谓乐观,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现在经济增长开始转变为消费主导的经济,一些行业,比如说TMT越来越开放,这肯定会有一些很好的机会。 我们IDG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做这个市场,确确实实经历了几次繁荣到谷底又繁荣的轮回。我们非常期望VC和PE能维持下去,能持久下去。 但投资人也是非常现实的,比如说我们几十亿美元投下去,三四年以后,结果就会显现出来,那个时候不管中国经济是不是跟今天一样的繁荣昌盛。如果我投的钱亏了,对这个市场的兴趣马上就会减弱。 宋安澜:论回报的话,中国的VC肯定是世界级的,至于规模,目前差距还是比较大。 我觉得目前国内做VC还是有不少难处的。举个例子,现在外汇要进来就很困难,有很多项目必须要人民币投,这是我们觉得蛮难的事情。现在我们也在考虑用一些人民币的基金,目前我们觉得是非常有希望的。 当然虽然有各种问题,但是我们总的觉得随着财务环境、法律环境和整个企业家的圈子的壮大,中国的VC肯定是会越做越好,肯定是。
中国创投迎来黄金机遇期
秦朔
对在中国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人士来说,现在正是黄金时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资本、资源和竞争力,结合不断改善的制度和政策背景,在最近一两年喷薄而出,呈现出一种强烈放大的收获效应 2007中国创投融资发展论坛是今年中国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领域一次规格高、涵盖广的盛会。作为论坛主办方,我谨代表《第一财经日报》,同时也代表合办方纵横合力公司,向所有嘉宾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对在中国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人士来说,现在正是黄金时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资本、资源和竞争力,结合不断改善的制度和政策背景,在最近一两年喷薄而出,呈现出一种强烈放大的收获效应。无论是拿着钱找项目的VC、PE们,还是国内的创业者和改革、重组者们,都觉得处在一个黄金机遇期。 而在这一刻之前,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历史上另一些主要时点。 1978年,中国的思想解放年。 1984年,改革进入城市,商品经济深入人心,中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特区的试验在更大范围不可逆转地推开。城市开始成为经济改革的中心舞台。今天中国非常多的优秀企业,无论是从县城打拼出来的四川希望,还是在中关村诞生的联想,或者是在深圳诞生的像华为、中兴、万科、招行、平安,以及山东海尔,等等,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这些新兴企业生于商品经济大潮,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过20多年历程,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基业长青型”的中国公司的代表。由于当时市场发育水平不高,金融市场支持不够,所以这些企业在成长初期都经历了很痛苦的生长过程。 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时点应该是1992年。小平南巡,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此后股市和房地产都经历了高歌猛进,同时,更多的创业者涌现了。前个星期我在上海做一个电视节目,访问郭广昌先生,他就是深受1992年小平南巡影响,在新一轮创业大潮里面所涌现出的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而在他的思想中,不仅有着追求“商品差价”的意识,还初步有了追求“资本差价”的意识,有了产融、财技的意识。当然,那个阶段金融的支持、可以借助的金融工具还是很不够的。 再下一个重要的时点应该是2001年中国入世,200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入世是一次全民族的经济启蒙运动,很多人并不清楚具体的关税减让的内容,但是大家意识到,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中国有可能抓住全球化的机遇,走向世界,参与竞争。事实证明,正是在最近的五六年里,不仅许多在纳斯达克、纽交所、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内地新企业闪闪发光,在它们的光芒里就有VC的功劳;而且,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涌现出许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它们的成功道路上也有VC、PE的身影。在十六大报告中曾经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又出现了一批企业,像盛大、如家、分众,这些企业更紧密地与国际资本接轨,其产业发展模式更自觉地与资本市场形成正向互动。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