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基金
尽管在投资阶段上存在一定的重叠部分(详见本刊2006年第28期《迷失的天使》),但是个人化的天使投资和集合化的创业投资基金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天使投资主要是基于投资者和被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展开的;创业投资更多的则是受到了商业利益的驱动。
但是在中国天使投资发展的初级阶段,天使基金却将这两种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日前,靠会展业务起家的清科公司募集完成的清科中国天使基金Ⅰ(Zero2IPO China Angel Fund I)就是这样一个载体。清科中国天使基金Ⅰ注册成立于开曼群岛,根据清科集团一位高层人士的说法,清科中国天使基金的规模为2000万美元,“资金主要来自于美国的一些顶级机构投资者”。
“我们这只基金将专门用于支持一些只需要10万美元、20万美元、30万美元至多50万美元的早期创业企业。”清科集团创始人兼CEO倪正东表示,“清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在这些企业正式获得VC投资之前,帮助支持它们发展。”
事实上,除了像清科专门募集的这种天使基金之外,一些创业投资机构也在其基金中划出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天使投资。例如,赛富亚洲基金(SAIF Partners)就曾经在博客网、数字鱼的草创阶段对其分别进行了几十万美元不等的投资。
“我们新基金的规模将锁定在1.25亿美元,根据我们和有限合伙人之间达成的协议,这只基金的5%,即大约600万美元可以用于早期种子投资。”在智创投合伙人陈友忠看来,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天使投资人的做法,“但是以创投机构的人力资源配备,是很难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天使投资上面的。”
因此,陈友忠希望寻求跟天使投资人之间的合作,“如果天使投资人看到一个项目不错,他掏20万美元,我们掏30万美元,加起来一共就有50万美元,这种投资组合对于早期创业企业或者团队来说也是蛮不错的。”
其实,早在陈友忠说这话之前,国内一些天使投资机构或者准天使投资人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投资了20多家企业,累计投资总额大约为3000万元人民币。”清华科技园副主任罗建北透露,“清华科技园对单一企业的最小投资额只有8万元人民币(约合1万美元),最多的也只有400万元人民币(约合50万美元)”。
清华科技园已经成功地从两个8万元人民币的投资项目中退出,“这两个项目给我们的回报分别是3倍和30倍,其他的项目也大都状况良好。”或许是受到了来自这些成功退出项目的鼓舞,清华科技园计划将投资种子期的基金规模扩大到2亿元人民币。
目前,除了以自有资金完成投资的3000万元人民币外,清华科技园还受海淀区的委托管理400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基金,“我们向北京市发改委申请委托管理的资金也有3000万元人民币的规模”。
尽管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等相关机构,但是从投向上来看,清华科技园管理的这些资金却跟天使投资有着非常一致的地方。罗建北说,“我们管理的钱只投资给清华科技园内的企业。”
在美国,大多数天使投资人也只选择离居住地较近的项目进行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