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夜晚,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在地——北京西城区金融大街富凯大厦很多办公室的灯光,比以往熄得更晚。
而中国的纳斯达克——创业板正式面世的时间却越来越明朗。9月17日,创业板第1-4次发行审核会议将在富凯大厦集中召开,一次性审核7家公司的首发申请。而次日还将有6家公司“马不停蹄”地进入审核序列。
据本报记者获悉,此前的9月10日下午4点半,中国证监会有关领导召集了3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及所有创业板发审办公室工作人员“集体谈话,算是集中培训,实为动员大会”。一位与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据与会人员介绍,该领导重点介绍了发审委委员监督和制约机制,同时提出了“坚持原则、独立审核、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恪尽职守、作风优良”的“24字期望”。
而《关于加强发审委委员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在制定之中,证监会以期用制度强化对发审委委员的监管。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监管套利”,创业板发审办公室与负责主板发审的发行部,在发审标准方面建立了“畅通渠道”,以使同样问题有同一处理标准。
而本报记者从多位保荐代表人处获悉,创业板初审重点关注五方面:历史沿革、公司财务、无形资产计算、收入确认、核心技术取得方式。这些涉及创新型企业特点的方面,或就是发审委对拟上市企业IPO审核的重点。
“24字期望”
“坚持原则、独立审核、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恪尽职守、作风优良”。
在召开创业板初审会的前一天,即9月10日下午,中国证监会相关领导召集全体3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进行了“集体谈话”,会上该位领导郑重提出了这“24字期望”,希望全体委员一定要客观、公正、独立地履行好职责。
这35名专业人士,作为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其审核理念、工作态度,都会对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者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委员的专业培训、职业道德警示一直是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
“创业板发审办的工作人员也全部参加了这次会议,算是集中培训。”一位参会人士说,“主要内容是下一步对发审委委员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做介绍,领导对全体委员提出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