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24字期望”巧合的是,8月14日创业板第一届发审委成立大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对发审委委员提出了“24字箴言”,即:弘扬正气、廉洁自律、金钱有价、人格无价、名誉受损、追悔莫及。
“在审核过程中,发审委能不能公平、公正,能不能敬业、专业,直接关系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关系到创业板市场的长远发展。”尚福林言辞恳切。而在此前一天,证监会就召集拟聘任委员召开了“预备会”,对将要进行的发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而最新信息显示,除了领导的频频告诫,证监会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发审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比如制订《关于加强发审委委员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强化对发审委委员的监管。
“现在实行问责制,比如发审会审核意见与表决结果有明显差异的,证监会可以要求所有参会发审委委员分别做出解释和说明。”一位主板发审委委员对本报记者说,同时还有关联关系时应回避、举报监督等机制。
实际上,从2003年第六届主板发审委开始实行“专职委员坐班制”以后,发审委的工作纪律日益规范。比如要求委员必须撰写工作底稿,提出明确的、有依据的审核意见,并在工作底稿上签字提交证监会保存备查;表决方式也由原来的无记名投票改为记名投票等等。
创业板发审办负责人也介绍说,目前相关规则中有一条提到,发审委委员要客观、公正、独立地履行职责,不要受外界干扰。比如审核过程中有人打招呼、说情、送礼,影响公正执行审核义务,委员有责任有义务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对需要回避的事项要求予以回避。
“大家一定要严守相关纪律,严守发审委工作程序,严守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努力使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成为严谨规范高效的发审委。”尚福林一口气在创业板发审委成立大会上提了四个“严”字。
严防“监管套利”
“严”字当头,除了因为创业板推出顺利与否关系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更因为创业板发审委委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发审工作涉及到众多方面的相关利益。
比如,此前主板IPO暂停导致的排长队状况,就让部分企业为了“抓进度”转而申报创业板。在此前的相关培训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明确表示:对从中小板转过来的企业,要评估其是否适合创业板。
而从目前证监会受理的申报企业情况看,的确有部分是从中小板撤下来“转板”的公司,如将于9月17日上会的神州泰岳软件公司就是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