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的时间,周鸿祎这个曾经“调戏”过用户,甚至留下过污点的猛人,把用户体验创新当做一个偏执狂式的方向,内部称之为“拜用户教”,靠一种持续的、被专业人嘲笑的“微创新”,360成功引爆了亿级用户的能量。一个无心插柳的产品,一个没有杀毒技术的外行,一个没有革命性商业模式的小产品,360因何很快速实现了从0到2亿用户的跨越,甚至成为行业“公敌”?
【中国企业家网】“红衣大炮”周鸿祎的好斗性格,从他办公室的摆设都能透出一二。墙上贴着十几张靶纸,靶心位置被射的一片狼藉,周告诉我,他学的是类似于《枪王之王》的近战快射,他认为,长距离远射没什么实战价值,“15米是我的最佳距离”。周的“好斗”已经成为一种标签,最近,他的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和金山、瑞星等的战斗。
但是,这种江湖之战不是我关注的重心,我想关注的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产品,一个没有杀毒技术的外行,一个没有革命性商业模式的小产品,360因何很快速实现了从0到2亿用户的跨越,甚至成为行业“公敌”,颠覆了杀毒行业20年的牢固基业。
微创新!没错,这种应用驱动的微创新,是“红衣大炮”再度发射的真正内核。4年的时间,周鸿祎这个曾经“调戏”过用户,甚至留下过污点的猛人,把用户体验创新当做一个偏执狂式的方向,内部称之为“拜用户教”,靠一种持续的、被专业人嘲笑的“微创新”,360成功引爆了亿级用户的能量。这是一颗有着革命性力量的种子,不少公司靠着这颗种子,进入到竞争力的更高境界。
“微创新”可能是我最近几年都会深度关注的创新话题。最近,跟周鸿祎进行了一个长时间的对话,挖掘一下360的“微创新”,以及这种“微创新”的动机及难题。
1、无心插柳:专攻流氓软件。2006年中,正值流氓软件横行,大小互联网公司都在通过流氓插件的方式植入用户的电脑,市场需求非常明显。不过,对杀毒软件公司而言,这部分需求却被严重忽视。
360安全卫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推出,没有防火墙,也没有实时防御,只干一件事:杀流氓软件。
周鸿祎推出360,没有野心(周当时的工作重点是行业大趋势社区搜索,这后来被证明是失败的),却有私心。“当时这个流氓软件太可恶了,他们把老百姓祸害以后,把屎盆子扣在我头上,让我一个人来背黑锅。我就是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为了给自己正名,周鸿祎好斗本性暴露,以杀流氓软件的名义,把自己放在了互联网大小网站、跨国公司的对立面,他的盟友只有一个:用户。
2、确立公司基因:解决问题最重要。2006年下半年,360的名声大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司和口水战。周鸿祎因为杀流氓软件,得罪了不少公司,一时间,口水战,谩骂,法律诉讼等乱花渐迷离人眼,甚至惊动了央视参与报道。
另一个原因是周鸿祎做对了一件事:技术不重要,应用才是关键。正因为缺乏安全技术积淀,周鸿祎采取了和传统安全厂商截然不同的思路,“杀毒厂商总是把安全定义成一个很狭隘的杀毒,然后杀毒就意味着高深的技术,而我们觉得,解决问题比做什么技术更重要,所以思考用户有什么问题比思考我们技术还有什么不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