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一次推出杀毒产品,结果:失败!2008年7月份,360推出一款杀毒软件产品,结果初战失败。周鸿祎反思说,传统的杀毒软件太重、太大,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后来,360杀毒做了几个微创新。
微创新一:把杀毒软件的保护级别重新做了改造,避免给用户造成卡机的感觉。比如,木马病毒只有在运行时才会发作,你只是拷贝它,它其实是“死马”。周鸿祎的思路是:你从盘上拷到一个木马,我们并不报,但是你只要运行它,我就报,速度提高了很多。
微创新二:把杀毒软件的界面给改了。360杀毒只有三个按钮:病毒查杀、实时防护、产品升级。刚开始,很多人嘲笑这个界面太白痴,太简单,跟传统复杂的杀毒软件界面不一样。但是,这却得到了用户的追捧,甚至对杀毒软件的界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微创新三:查杀病毒不打扰用户。过去,杀毒软件查杀病毒时会弹出一个窗口。但是,周鸿祎发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用户正在打游戏、做PPT演示,这一个小弹窗很具骚扰性。“我们就取消了弹窗,不打断用户吧”。
“微创新”之后的360杀毒大获成功,周鸿祎事后总结,成功的关键是进行了“微聚焦”:把速度性能放在第一位,用户用了这个杀毒不至于卡机。
8、颠覆性的杀毒“微创新”:白名单技术。2009年,360杀毒在技术上进行了一个突变:突出黑名单+白名单杀毒模式。周鸿祎认为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
传统上,查病毒主要靠黑名单,黑名单越来越大,病毒库越来越大,对电脑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而且木马也容易变异,黑名单有时也容易失效。周鸿祎开始从用户分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把用户常用的软件都收集齐了,建立一个白名单。打个比方,来了一个不认识的病毒或木马,它不在我的黑名单里,又不在我的白名单里,十有八九不是好人。”
9、微创新文化: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这是周鸿祎在公司内部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基本成了360的一种文化,这甚至是360诸多微创新的源头之水。
周鸿祎认为,在众多微创新里,并不是谁灵光一现,也不是创始人高瞻远瞩,“更多的是我在教育我的人要模拟用户,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要调整心态,放下身段。像白痴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我很喜欢这句话,它不是说用户都是白痴,而是说大多普通用户在电脑安全上,的确是小白用户,你要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构造你的产品,但是开发的时候,你要像专家一样,你可千万别再像专家一样去思考,你做的产品非专家看不懂。大道至简,简单就是美。”
360有个很受欢迎的功能“软件管家”,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在中国,很多软件都是免费下载,这些软件经常被挂上流氓插件。周鸿祎就把那些常用的下载软件,进行专业审核,提供带宽,保证安全、快速的软件下载。
为了理解这些小白用户,周鸿祎甚至有个怪癖:帮人修电脑。乐此不疲,甚至有点上瘾。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候机,周鸿祎抓住一切机会先帮用户下载个360,然后修补下电脑漏洞。360有个“开机加速”的功能,就是周鸿祎在这种爱好下的产物。
10、“微创新”执行:如何跟用户深度沟通。2008年下半年,360的用户进入高速发展期,周鸿祎自己重新调整了方向:亲自披挂上阵领导360。
用户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是周鸿祎给技术人员和产品经理的一个要求,就是你不仅要帮用户解决问题,还要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
为了做到这一点,周鸿祎的做法甚至有点极端。
做法一:周鸿祎有一个不错的社区搜索技术,被用在了用户反馈上,它可以把所有论坛上关于360的帖子收集起来,用关键词匹配,用户的抱怨,产品的使用问题,基本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