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让我比同龄上班族成熟
熊生伟毕业后,没有马上实现就业梦。为了学技术,他进了一家设计单位,前提是不给工资白干活。尽管如此,老板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一直没有让他参与设计工作,他只好走人。在第二个东家那里,熊生伟被当成个人物用着。能创造出一二百万元利润的公司,老板却是个吝啬得连取暖费都舍不得掏的主,大家只好跳槽。这一跳,熊生伟却开始了创业。
他在水利厅附近租了个十来平方米的铺面,一边打字复印,一边接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预算等小活。2008年年初,随着部分工程款需要转账,他和3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工程技术服务部。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没有设计资质,面临着接不到项目的残酷现实。这时,几个人开始用原始的营销方式推销自己。他们跑遍各个州县的水务局,实地考察,搜集各种资料参数,这种力争精确的工作作风,提交给对方的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终于,他们揽到了为青南边远地区设计小型人畜饮水工程的项目。通常,这些地方条件艰苦,海拔很高,有很多工作都要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完成。这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程,利润却非常微薄。
“去杂多、囊谦这些地方,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将近一天,实际技术测量其实不过两三个小时。体质弱的同事,走一段路就得停下来歇一阵。尽管如此,工作成果能够被客户认可,大家还是干劲十足,再累,都不会在工作程序上偷奸耍滑。”
时间久了,随着设计资质的取得,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认可这家以严谨著称的小公司,他们将更多较大型的水利工程设计项目交给这家公司,但这时,公司内部人才短缺的问题逐步凸显。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熊生伟说:“眼看着活儿越来越多,我们却因为人手少而无法保证项目完成的日期,这样下去,创业初期打开的工作局面就面临着失信危机。几个人商量后,我们一方面招贤纳才,一方面开始有所选择地接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小型水电站设计的活儿。这样,公司不仅实现了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变,同时也缓解了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自主创业会碰到各种问题,如何去解决就考验着决策者,这些经历如今正在成为我的财富,我感觉自己比同龄的上班族要成熟一些。”
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因为与青南地区各水务局建立起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熊生伟的公司获得了很多较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权。他们瞅准机会,根据青南地区的特点,经过详细的考察论证,决定再扩大业务范围,将风电纳入公司发展的蓝图中来。
2009年6月,熊生伟在技术服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青海鸿源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并入驻青海青年创业园。
“享受免收房屋租金、提供创业贷款,导师一对一帮扶等优惠,使得我们公司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步入正轨,这些帮助正是创业初期急需的。”
通过这种前端是创业辅导,对创业青年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后端是创业服务,对创业青年开展政策、资金、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扶持的培训方式,半年来,青海青年创业园已经培养了三十多名像熊生伟这样具备初级创业能力的本地青年,他们不仅实现了自主创业,还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像熊生伟的公司,目前已经有10名员工了。
有人创业成功了,也意味着社会就业岗位增加了;鼓励青年创业当老板,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社会的就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