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将带动城市群发展
“在长三角,上海带动了昆山、太仓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提速,在公共交通背景下的城市群发展成为可能,京津冀的发展规划也适合借鉴这一卫星城市群的发展道路。”杨连云认为,京津冀区域具有建立产业带、高科技园区,发展可居住的卫星城的可能性。只是,京津冀经济圈只在布局上有了一定的前行,还远远不够。
“消除行政壁垒,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形成有效衔接与合理配置的同时,构建起区域共同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与深层次整合;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使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区域合作有实质性进展,可能是京津冀经济圈发展规划中需要考虑的较深层次问题。”
资料显示,目前京津冀在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区域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动物防疫检疫与植物保护体系、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巩固、稳定的互利互惠的区域合作关系;在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合作正进一步改进、完善,以形成能有效保障区域安全的统一的预警和防范合作体系。
这些,都是区域成员在为消除区域壁垒所做的种种尝试。由于北京首都地位的特殊性,这种步伐可能会慢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奥运带来的硬件水平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并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关键词:环保
河北直奔“绿色钢铁”目标
(本报记者:赵志国)
奥运会之后,河北钢铁业将继续面对有增无减的环保压力,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将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人们有理由期待,作为国内第一钢铁大省的河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最终将实现“绿色钢铁”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