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谋变
奥运后河北产业求变
(本报记者:赵志国)
■秦皇岛的样本效应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但同时又是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作为这次奥运会协办城市,中外来宾对秦皇岛的城市环境称赞有加,这座海滨名城,从另一个角度完美地诠释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关系,也成为河北产业实现转型的一个样本。
秦皇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2007年吞吐量达到2亿4千万吨,其中煤炭占2亿1千万吨以上,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煤炭粉尘污染成为该市空气质量的“头号杀手”,有关部门统计,港口一年粉尘排放量达2万多吨,约占全市粉尘排放量的1/3。
“目前,秦皇岛港的粉尘排放量是万分之一,好于国家标准十几倍,起尘控制水平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秦皇岛港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林文鼎告诉记者,2001年秦皇岛港吞吐量只有1亿吨,到了2006年,秦皇岛港已经成为两亿吨大港,但粉尘排放量却没有因此增加,实现了增产减污。
日前,秦皇岛市环保局发布一份公告:今年上半年,全市城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78天,仅4天劣于二级,与去年同期相比,污染综合指数下降6.6%。
秦皇岛的生态环境,一直让港城人引以为豪,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让这种优势“锦上添花”。今年以来秦皇岛市绿化总投资突破5亿元,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使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2平方米。从秦皇岛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秦皇岛市的发展将立足滨海城市的特点,在秦Cye.com.cn皇岛市126.4公里“海岸线”上做文章:加快发展沿海城镇带,优化中心城市,发展西部滨海新区,强化滨海地区与内陆的联系,放大海岸线的总价值,提升滨海地区对内地的带动作用。
据介绍,去年秦皇岛市区的2级以上天气达到351天,已经连续5年在河北名列首位,相对于大多数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来说,秦皇岛已经提前实现了“碧海蓝天”的目标,这在中国的北方城市中尚不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