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新闻
    


上海十一五规划批准实施


cye.com.cn 时间:2006-9-8 11:27:49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第八章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

  按照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要求,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快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初步形成城镇体系框架。到2010年郊区城市化率达到75%。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种源农业、装备农业、数字农业为重点,运用工业化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00万亩设施粮田和3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崇明三岛、黄浦江上游、杭州湾北岸、城郊结合部楔形农业区(见图8-1)。

image

图8-1 农业发展布局

  提高农业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培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拓展农业服务领域,建设多功能的农产品交易和物流平台,增强服务全国“三农”的能力。

  完善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根据农业发展布局、重点和产品结构,确定不同的农业投资扶持政策,重点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的投入,创新投融资手段,吸引各类资金参与郊区建设。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非农创业与就业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扩大非农就业,稳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完善郊区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完善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政策,拓展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征地留用地制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稳步推进城镇体系建设

  按照“1966”城镇体系规划目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建设一批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城、新市镇,促进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吸引农民进入城镇,逐步归并自然村,提高郊区的城镇化和集约化水平,构建和谐村镇(见图8-2)。

image

图8-2 “1966”城镇体系框架

  加快推进以嘉定、松江和临港为重点的新城建设。按照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功能完善、人口集聚功能较强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的要求,依托产业基地、开发区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嘉定、松江和临港新城建设(见图8-3),加快其它新城的规划与建设。

image

图8-3 临港新城主城区规划效果图

  大力推进新市镇的开发建设。按照建设成为形态和功能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市镇的要求,依托工业园区、高速公路节点和综合交通站点,继续推进试点城镇开发建设。选择具备良好条件的新市镇,因地制宜地推广试点城镇的做法和经验。

  积极推进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按照建设成为居住功能和观赏功能有机统一的新型农村集中居住社区的要求,依托郊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村建设和农村人口集聚,提高基层社会管理能力。

  (三)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水平

  加快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区(县)两级财政对郊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重点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联系,完善郊区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城郊停车换乘枢纽系统。与城镇建设相配套,加快郊区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郊区城镇的集约化供水和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框架,建设郊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提高郊区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提高郊区义务教育水平。加强郊区镇、村基层卫生机构、公共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不断完善郊区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推进崇明三岛联动发展

  有序推进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按照崇明三岛功能定位和建成崇明生态岛群的总体目标,分步实施发展规划(见图8-4)。“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基础性开发,以长江隧桥工程和长兴岛造船基地建设为契机,统筹三岛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城桥、陈家镇(东滩)试点城镇和一批重要项目。按照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的要求,根据永久保护区、开发控制区、战略储备区和适度建设区的功能区划分,保护好湿地、河湖等自然生态,合理利用岛域土地资源,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image

图8-4 崇明三岛发展规划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协调崇明生态岛建设,落实生态专项支持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崇明三岛公共支出的保障水平,加强崇明发展的人力资源积累。

  第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郊一体、内外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资源供应保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网格化为抓手,信息化为手段,管理资源整合为保障,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

  继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及后续工程,完善洋山、外高桥、罗泾港区总体布局。加快调整港口结构,优化黄浦江两岸功能,推进重点地区开发,加快发展北外滩等地区航运交易服务。加强以浦东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上海航空枢纽港建设,初步确立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地位。完成浦东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完成虹桥机场改造扩建工程,到2010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500万吨。构建枢纽航线网络,积极推进基地航空公司向枢纽运营模式战略转型。加快航空货运物流业发展,初步建成空港物流园区。

  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磁悬浮、高速铁路、普通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航空港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便捷换乘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道网。建成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启高速公路(A14)、沪苏高速公路(A16)、浦东机场高速公路(A15)和沿江高速公路(二期)(A13),建成沪青平高速公路(A9)、莘奉金高速公路(A4)出境段,拓宽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A11),与江、浙高速公路出口增加到10个,车道数增加到60个,市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约880公里(见图9-1)。建成赵家沟、大芦、杭申、苏申外港线等多条Ⅲ级航道,初步形成高等级内河航运框架。

image

图9-1 高速公路网

  进一步提升上海铁路客运枢纽功能。优化调整铁路布局,建成沪宁城际、沪乍嘉铁路上海段,建设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适时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形成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站三个主客站布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二)提高城市交通便捷化水平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把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重点,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见图9-2)。

image

图9-2 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优化和完善地面公交线网,建设中心城10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以轨道交通多线换乘站和中环交通枢纽等为重点,推进公交枢纽和停车换乘系统建设,公共交通出行占市民出行比重逐步提高。

  完善中心城路网和越江通道布局。全面建成中环线,完善高架系统,拓宽河南路、瑞金路等骨干道路,形成包括200公里以上快速路和400公里以上主干路,以及次干路、支路等组成的中心城道路网络。建成上中路、西藏路等7处越江设施和打浦路隧道复线,中心城越江通道达到17处、94车道。完成中心城苏州河桥梁新建或改造。

  着力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管理,逐步建立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改善交通方式结构。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增强市民交通法规意识。加快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三)强化重要资源供应保障

  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以LNG项目建设为重点,形成西气、东海气、LNG三气源互补供应格局,建设气源应急储备站。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建成华能上海燃机电厂、外高桥电厂三期工程。加快市内外电力输电通道和市外电力基地建设,市外建成500千伏第三通道、三峡-上海直流、皖沪特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市内建设500千伏、220千伏电网和变电站,全市接受外电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建设崇明等三岛电力电源和联网工程。提高煤炭、石油等供应和储备能力,建设罗泾煤炭储备中转基地,扩建外高桥海滨油库、建设航空燃油码头和油库。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型建筑和公共性项目积极发展利用光伏发电和光热工程,在崇明、南汇、奉贤等建设风电场,建设沼气回收发电示范工程(见图9-3)。建设世博能源中心。

image

图9-3 可再生能源

  提高供水保障服务水平。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建成长江陈行引水三期工程。建设金海等水厂,全市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260万立方米。中心城注重提高水质,郊区推进集约化供水。

  加强土地等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确保现有基本农田面积。建立城乡土地储备和保障体系。加强岸线、滩涂和海洋空间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四)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人口、法人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升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完善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加快推进规划、房地、环保、市政、绿化、水务、气象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着力推进防灾应急、交通管理、人口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交换、智能光网络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继续推进“三网融合”,扩大宽带接入网和数字电视网的规模和服务能力。提升高性能计算平台服务能级。全面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基本建成亚太地区信息枢纽之一。

  保障城市信息安全。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信息安全长效机制与管理体制,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与应急处理、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

  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加强法制、政策、标准的建设和衔接配套,推动信息化知识普及,完善以信息化服务外包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积极推进城市旧区改造

  继续保持旧区改造力度。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到2010年累计完成市区40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见图9-4),继续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

image

图9-4 完成市区40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发挥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作用。统筹人口、产业、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运用多种手段使基础设施达到合理水平,促进城市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六)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市与区(县)基本衔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权责对应、调控有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区县、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和管理工作。

专栏9-1 城市管理网格化

  城市管理网格化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决策数字化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按照1万平方米网格为单元,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建立城市管理网格监督员队伍,由区统一指挥,街道负责日常管理,配备专用信息化工具,对各类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责任到人式的监督,提高城市管理处置能力。

  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提高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能力,强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提高水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海塘江堤、城市防洪、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灾害天气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应对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减灾队伍和民防工程等建设。

本新闻共9页,当前在第5页  1  2  3  4  5  6  7  8  9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