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PMI
作为反映各国经济动态的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2009年年初探底以来均稳步回升,并连续数月稳站50的“荣枯分水岭”上方,说明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状况持续好转,多数制造企业开始由收缩转向扩张。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美国和欧元区,GDP同比增速已由负转正;而作为新兴市场代表的中国,GDP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时代。全球经济强势反转,“二次探底”的风险已大为降低。
虽然经济复苏的势头良好,但这种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国政府在2009年相继推出的救市措施和经济刺激计划,经济自我增长能力依然不足。
为应对金融市场上的信贷干涸,各国政府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向经济领域注入流动性,拉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但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银行惜贷现象更加严重,美元的3个月期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自今年年初开始持续攀升,信贷市场处于资金充裕、流动性不佳的尴尬境地。
美国和欧元区失业率状况
与此同时,大量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生产、经营步履维艰,失业率居高不下,而这反过来将对消费、投资及信贷市场的复苏形成压制。
在各国政府债台高筑、政策回旋余地已相当有限的背景下,这种“人工”催动的复苏“抗干扰”能力较弱,复苏也难以持久。这也有力地说明了全球经济虽处在经济数据超预期的复苏期,但商品价格没有单边上扬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