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预期“冷却”
今年一季度,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下,有关美联储可能升息的猜测甚嚣尘上。不过,下半年考虑到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自身的现状,市场对美联储的升息预期可能会“冷却”。
首先,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凸显维持借贷利率在超低水平的必要性。在美联储看来,击退金融危机是重中之重。如果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不解决,对美国银行业也将构成威胁。在欧债危机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美联储不敢贸然取消低利率政策。
其次,一季度末,美元短期商业利率(如LIBOR、短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大幅上扬,倒逼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但是,目前来自国债收益率方面的压力已经大大缓解。欧元区债务问题缓和了美国债务融资的压力——由于投资者担忧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导致欧洲单一货币的实验夭折,资金持续从欧元区的投资中流出,惠及美国公债市场,美国中长期国债利率已经降到2009年10月以来的低位。
美国国债收益率
再次,美国自身核心通胀处在40年来的低位,美联储几乎感受不到物价压力。4月份,美国核心通胀年率创下1966以来的最小增幅,显示在经济逐步复苏的同时,价格压力尚未出现。
在没有发债压力和物价压力的情况下,美联储当然乐于维持目前的低利率,以确保经济复苏的稳定性。由此来看,超低利率水平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加息预期的“冷却”将对金融市场构成利好。预计美联储加息时间将推迟到2011年上半年,加息幅度会很有限。
中国收缩政策可能会缩水
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中国对未来的收缩政策也会更加谨慎,很多紧缩性政策可能暂缓甚至放弃。
5月下旬以来,有关收缩政策可能缩水的言论从中央陆续传出。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指出,“复苏仍不牢固,各国应继续坚持刺激经济举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此前表示,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实施“退出”策略为时尚早。
虽然下半年我国上、下游物价上涨压力较大,涨势仍将持续,紧缩政策若放缓必将加大物价上涨的可能性,欧洲债务危机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管理层的部署,在全球低利率政策继续维持的背景下,中国如果率先加息,恐怕会进一步引导热钱流入国内,令引导过热的经济“软着陆”更加困难。权衡轻重,下半年中国宏观调控有缩水的可能,加息将被推后到四季度或2011年上半年。
综合上述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紧缩措施会持续下去,但操作手段可能会更慢、更温和,低利率环境或将维持到今年年底。相应地,市场对央行“退出”的预期也将推迟到今年四季度才会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