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融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从信贷需求角度来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已开工项目的后续融资需求较大,投资增速仍保持22.5%的较高水平,民间投资进一步恢复,以及保障性住房投资规模大幅扩大,都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
货币当局今年不设定信贷和货币供应调控目标也许是对的。内部M2的目标增速约为16%,新增信贷为7万亿元左右。但是2011年经济增长极有可能达到9.5%左右,超过8%,CPI在4%左右。M2增速是GDP增速、CPI及货币周转速度三者总和,初步估算M2也会达到17%左右,所以7万亿元信贷可能难以满足9.5%的增长要求,实际操作会突破。
或许,到2011年年底,人们可能会发现,M2增长17%以上,信贷再次达到8万亿元,信贷政策并非市场预期的那么收紧。
猜想四 货币政策前紧后松
2010年12月10日,央行宣布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央行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创造了纪录:18.5%。而在之前的2010年11月19日央行晚间刚刚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连续流动性回收后,2010年12月26日,央行再次启动年内第二次加息!
随后,央行召开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会议强调,2011年要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政策收紧下,中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货币政策全面收紧的观点纷至沓来。恒生银行表示,未来数月人民银行可能再上调利率1个百分点以遏抑整体需求,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再增加3~4次(每次0.5个百分点)以限制银行的放款能力。而申银万国表示,只有不断加息,形成加息周期的预期,才有可能抑制或扭转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
然而,货币政策并非全面从紧,更多的是相机抉择。在一定条件下,如果经济下滑、通胀回落,此前收缩的货币政策或许将会逆转,这一时点可能在2011年年中。
“2011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还是稳增长,虽然把通胀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前提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仍然是金融危机时期的政策大框架,所以一旦通胀回落,加息周期就会中止,紧缩的货币政策就会逆转。”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滕泰则认为,2011年未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从历史经验来看,进入加息周期必须满足多个条件,经济过热,物价长时期内持续走高,加息与国内外政策环境不相背离,以及经济开始步入周期上行阶段,但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基本面都还不稳固。
货币当局已经认识到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已经缩小。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期表示,去年我国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外汇行政管理等举措,以应对QE2带来的种种压力。这些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窄,比如在提高利率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也吸引了“热钱”的流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的高点;资本管制的方法短期虽然有效,但长期实行效果会减弱,而且容易影响正常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因此,如果一旦全球经济环境出现恶化,国内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停止收缩,甚至可能将会转向,重新放松银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