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报业发展的剩余空间
1、内容生产创造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报纸消亡论在国内外风起云涌,报纸未来命运成为所有传媒人都关心并乐于探讨的话题。即便《纽约时报》号称2015年将停止出品纸质新闻产品,但百年大报树立的品牌资源和价值仍能延续,尽管品牌资源开发要求报人和报社经历相对痛苦的转型升级,这也让传统纸质媒体从业者看到了新希望。
王一义(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总经理):发展中国家报纸衰弱要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慢。中国城市化正在高速发展,这为报纸提供了空间,所以浙江省九家县市报2004年加入浙报集团以来,每年各项广告、利润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
未来几年内传统媒体会受到冲击,但依靠内容调整、市场创新,仍能找到生存发展空间。在内容方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渠道和资源方面也要不断整合,要考虑到年轻人,借力新媒体,报纸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到达受众手中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一转移不是简单的数字报,而是内容再造。
李建国(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中国报纸仍有空间,单从浙江来看,财经消费类报纸空间大,虽然浙江省有五大商报,很多是综合性的,不够专业。此外,浙江的周报市场挖掘不够充分,本土周报影响力相对较小。再次,期刊市场空间大,现有市场不充分,不强大。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决中,报纸公信度有强化趋势,报纸专业价值不会消亡。所以报纸要搞好创新:1、通过报网融合弥补不足,采取互动方式构建受众沟通交流的平台。2、加强报纸的言论与深度报道,履行好信息确认及澄清功能,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保持主流舆论地位。
李杲(《钱江晚报》总编辑):2009年《钱江晚报》期发行量增长22万份,今年1到9月,营业额同比增长31%。应该借助于内容创新、内容变革和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方式,通过转变话语体系、版面结构,体现年轻化时尚化,占领文化高地和思想高地从而占领市场。
从《钱江晚报》来看,首先是力求品质的提升。其次,集团对《钱江晚报》发展战略进行调整,2009年起从“以晚报支撑集团为主”转变为“集团支持晚报”,在政策上、资金上及资源配置方面予以优先发展措施,进一步促进《钱江晚报》老报换新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