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风险投资风投公司→新闻
    


熊晓鸽话IDG资本运作18年历程


cye.com.cn 时间:2010-8-2 10:06:26 来源:清科投资 作者:刘锦慧 我来说两句

  “到今年11月6号,我进入风投行业整整20年”,在中粮广场的IDG中国办公室里,熊晓鸽回顾自己的投资经历,1991年11月6日——这个正式加入IDG的日子,被他视作自己投资生涯的起点。

  从那一天起,熊晓鸽一路见证了IDG资本从筹组创办到发展壮大,终于成为行业中坚力量的全过程,他说自己并没有想到当初的星星之火会有今日的燎原之势,而这么多年风雨沉浮,最深的感触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要有一点坚持”。

  拓荒者IDG

        “我们1992年开始在中国做风投”,熊晓鸽回忆,“第一次在深圳银湖宾馆开创业投资论坛,没有人愿来,因为都没人听过创业投资,后来我们只好改名叫IT投资论坛,一下子来了很多人”,他谈起当年筹组基金时的情形,“没人管理基金,在香港和硅谷倒是有200多人来应聘,但懂风投的不懂中国,懂中国的不懂风投,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人,所以我自己就当了第一任的头”。

  这并不令人惊讶,中国的证券市场那时不过处于初始阶段①,直到那年的5月21日,上海股票市场才全面放开股价,终于名副其实;10月底中国证监会才成立。对未上市企业的风险投资,大多数中国人根本闻所未闻②。而熊晓鸽在1988年,就以《电子导报》(Electronic Business)记者的身份,奔波在美国东海岸128号公路和硅谷之间,采访创业者和风投,并编撰了美国电子行业最活跃100家VC的名单。

  经过1年多的筹备,1993年6月,由上海科委发起的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与IDG集团各出资1000万美元,成立了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半年后,北京科委下属的一家科技开发公司与IDG集团各出资1500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再过半年,广东科委下属的投资公司又与IDG集团各出资500万美元,建立了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

  IDG建立这些中外合资的风险投资公司,借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成长周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3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4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72.3亿元,比上年增长61.8%。那时各地方正掀起建设高科技园区的浪潮,伴随而来的是招商引资的狂热需求。

  对那时的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而言,IDG是真正的拓荒者,整个1993年,熊晓鸽都在费尽唇舌向有关主管官员及创业者解释什么是风险投资,“像马克思主义刚传入中国,需要宣传和普及”。

  拓荒者面临的问题远不只如此。按照当时的法律,自然人不能和外资股东合资成立公司。IDG只能在国内设立合资风投。由创业者重新注册公司,再以这个公司与合资风投成立合资企业。政策规定,外资投资占股25%以上才能享受合资企业的优惠待遇,这就要求合资风投的投资占股需达50%以上,这让创业者很难接受。合资公司模式也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最初涉足中国风投行业的外资VC,无论IDG、华登国际、汉鼎亚太,无一例外陷入了“合资企业”的陷阱。以至汉鼎亚太创始人徐大麟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仍感慨不已,“1992年到1995年,国内的合资公司大多都失败了,太难管理了。”中国市场上的VC们,在1995年左右,才开始找到通过离岸控股公司投资国内企业的模式(红筹模式)。

  退出也是大难题,IDG直到2000年才有了在中国市场的第一笔退出,而且不是通过上市,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的。熊晓鸽谈起那时美国的LP不明白怎么还不退,“其实是没法退”,当时国内A股发行3年以内法人股不能转让,3年以后只能在法人之间转让,不能进行全流通。

  从1993年到2000年,近七年没有退出的日子让熊晓鸽非常感慨,“真的要赚钱还是要有年头,看准了一个方向就要坚持一段时间”.这个观点的最好佐证是IDG对搜房网的投资。1999年,IDG以100万美元获搜房网逾20%股份,2006年8月澳洲电讯2.54亿美元收购搜房网51%股权时,IDG卖出10%股权,得到4500万美元现金。搜房网正准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而IDG在这一个项目上的持股时间已经超过十年。

  尽管面临的问题很多,但这一阶段IDG在团队组建上却颇有斩获,早期的投资团队核心成员先后加入进来③,他们没有当时欧美VC的标准履历——“10年以上管理基金经验,读过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MBA”,但背景多元、经历丰富、各有擅长——大多数行业的拓荒者也往往如此。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2010金科创业行天下●创投沙龙 ·《创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挑战赛
·BTV《成长在北京》融资对接报名 ·人大明德女性硕士研修班
·YBC青年创业大讲堂将举行 ·3月25井冈山红色领军之道
·吉林通化3500亩用材林转让或合作 ·《中国教育机构名录》网上订购
·14日董进宇博士北京演讲 ·3月卓越领导力总裁训练营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