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是IDG中国在创投方面的第二个员工,在1993年加入IDG资本之前,光纤专业博士毕业的他已主持参与多项美国航天局的光纤器件研究,是典型的技术背景出身,周全从1995年开始主持IDG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工作。1994年加入IDG资本的章苏阳,最早从上海101厂起步,1988年底赴德国参加为期18个月的制造业管理培训,归国后曾任上海贝尔公司中央计划协调高级主管、上海电话设备制造公司副总经理、上海万通工业公司总经理。加入IDG资本后,章苏阳担任了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林栋梁1995年进入IDG资本,在此之前他曾就职纽约花旗银行,并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6年加入的是王树,在那之前他是南方基金总经理,并担任过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副总经理、广信基金常务经理。他在IDG资本曾任职广东太平洋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IDG资本合伙人。后来在2006年加入鼎晖。1997年杨飞加盟。早在1995年,时任广东省证监会上市发行部部长的杨飞,就曾兼任10个月的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并在一年多后正式加盟IDG资本。1998年,在万通时已投资过亚信的王功权接受周全、林栋梁的邀请加入IDG资本。王功权2005年离开IDG资本,应吴尚志之邀加盟鼎晖,发起组建鼎晖创投基金。
对IDG资本团队建设颇具意义的组织结构转型在1999年开始酝酿,由公司制转变为合伙制被熊晓鸽视作一个关键节点④,“我们是第一个用合伙制在中国做VC的”,熊晓鸽向记者表示。在中国市场上度过了漫长摸索期之后,IDG资本开始从“合资公司”的泥淖中脱身,逐步引入国际成熟市场的一些通行做法,合伙制的组织架构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样是这一年,规模为1亿美元的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Ⅱ成立。IDG中国的第一支基金规模为7500万美元,单笔投资额很小⑤,1998年至1999年先后两次注资金蝶软件共计2000万元,是其在华投入大型项目的开端⑥。自此之后,IDG资本日渐成为中国IT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投资机构之一。
时势与英雄
熊晓鸽常以“lucky”来形容IDG资本最初的成功,一是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二是赶上了以IT与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周期的兴起。作为风投,与这样两股大势相逢,经历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黄金盛年,已然是最大的幸运。
搜狐、腾讯、百度、搜房、当当、8848、3721、易趣……这一长串投资企业名单,让IDG资本成为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时,难以绕过的名字。
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与IDG资本的携手,常在后来被描画为创业英雄的传奇,但细究当初情形,却更像是互联网与风投两个行当的拓荒者相识于微时的彼此成就。
IDG资本遇到的,是第一笔“天使”融资消耗殆尽,靠着10万美元“桥式”贷款度日的张朝阳;是拿着改了6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踏上寻找风投之路的马化腾;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寒冬中进行A轮融资的李彦宏……而这些创业者遇到的,是单笔投资百万美元上下,采用“广种薄收”策略,常以合作投资者身份出现的IDG资本。
他们相识的细节,在功成名就的日后曾被媒体反复提及:腾讯要融资时,曾李青透过刘晓松找到IDG熊晓鸽。林栋梁那时问马化腾,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以ICQ的用户量和出售价格类比,说腾讯现在有多少用户,所以就值这么多钱。IDG后来向腾讯投资110万美元,获20%股权⑦。2000年夏,周全与杨飞在北京恒基中心IDG公寓里与李彦宏第一次会面,李彦宏告诉杨飞,百度准备10个月融资1000万美元。杨飞告诉李彦宏说没这么多钱投,但一定要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