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挑战,是人民币基金的崛起。红筹路径受阻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资基金冲击巨大。创业板的财富效应和全国的流动性过剩,则促进了人民币基金的快速发展。默默耕耘、蛰伏多年的本土创投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表现亮眼。IDG资本的应对亦相当迅速,今年6月10日,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向外透露,将向IDG旗下的和谐成长基金投资12亿元,这支人民币基金的总募资目标为35亿元。
熊晓鸽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不断提到“学习”二字,他说“企业有企业文化,基金也要有基金文化,这种文化是与合伙人的素质分不开的,是大家共同建立起来的。一个基金的管理团队要做到长盛不衰,我认为一个勤于并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要不断学习,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调整。”而IDG资本的团队在一起这么多年,是因为在工作中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不是比谁资深谁职位高,而是有比较平等的互相学习的气氛。” “在分配上也有较为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家都能有所参与,这样就使得在一起待的比较久。有些团队没赚钱的时候挺好的,赚了钱就闹分家,共患难容易同欢乐难,我们可能比较好的解决了共患难和同欢乐。”
正如IDG资本过去18年在中国曾见证过的,一个国家加速追赶世界的脚步,令很多巨大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与未来。今日的中国正处于新经济周期的起点上,面临着结构转型的巨大挑战。创业者与风投,面对的将是愈加复杂的竞争环境,惟有“且学且前行”。
所有人,仍然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