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处的情形,却少有人知。譬如融资成功后“烧钱”的浮躁是否充斥企业。用户数量达到相当规模时,企业与风投如何费尽心思赚取真金白银。互联网泡沫来临时,企业是否足够幸运赶上上市的时间窗口,又如何在寒冬里挣扎求存,曾一度携手的投资人选择了留下还是离开。
但总体来说,与背负着“原罪”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和跋涉于产权改革之路的国企老总相比,这一批创业者无疑是羁绊最少的。他们得以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避开其他行业中常见的高度管制,相对自由地成长。
规制他们的力量,更多来自于市场和资本。
而风投,作为资本力量的代表,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为了维护自己作为少数股东的利益也好,为了符合海外上市的严格要求也好,自觉不自觉地希望企业产权清晰、治理规范、信用良好。
他们共同向公众呈现了“阳光”财富的创造过程,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成功路径。
这个过程,后来往往被更为夸张与戏剧化的词语修饰,在当时其实是寻常的创业活动与投资行为。正如马化腾获IDG投资不久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的“象我们的这样的小公司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腾讯的故事其实就是他们的故事”.“英雄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沉默的“创业群落”,这个Cye.com.cn群落栖身在深圳赛格科技园的写字楼里、聚居于北京双清路清华创业园的格子间中……,以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也日渐改变着世界,IDG和其他活跃于中国的风投在过去的18年里所做的,就是从中找到自己的合作者,彼此成就。
季琦,这个携程、如家、汉庭三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创始人,便是其中的一员⑧。今年年初他在一篇名为《携程十周年》的博文中回顾当初,“创立携程时候的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青年,再普通不过的职业和经历。30刚出头,有外企职员,有民营企业主,有国企管理人员,中国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千千万万。”而今,熊晓鸽与记者谈及他,“到现在为止,VC投资的历史上,还没有人像他一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创业,7年内3次作为创始人创办的企业都到纳斯达克上市,每家公司的市值都超过10亿美元。IDG也是前无古人,连续3次都投了他。”讲述这样的故事,是身为投资人最具幸福感的瞬间,因为有幸见证并参与,目睹一切发生。
但江湖之上,成败总是并存,只是成功者为众人瞩目,失败者往往销匿无声。对此,熊晓鸽并不讳言,“我们也有失败,投资了200多个公司,19个不见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失败中学到什么,还有把失败的教训和创业者去分享。”
挑战与转变
很大程度上,IDG资本是与投资企业共同成长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⑨,投资企业经历着寒冬的考验,IDG资本的资金其实也相当紧张,一些过早的退出多少与之相关。2004年、2005年,投资企业纷纷上市,IDG资本在获得回报的同时,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IDG本身是一个媒体集团,却因为在中国的投资而于国际VC界声名鹊起。2004年6月,硅谷银行率领包括红杉资本、KPCB在内的30多家美国顶级VC来到中国,在中华创业投资协会举办的欢迎宴会上,投资成功案例最多的IDG广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