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置身于“被VC绑架的商业世界”之外,奉行强大而自成一统的生存逻辑。它们是反周期生存的样板,犹如沙漠中行走的骆驼,持久、缓慢、稳健。昔日狂飙的悍马被远远甩在身后。
骆驼企业依靠自己的积累,滚动发展,它们在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并且稳健盈利之前拒绝VC投资。
在引出骆驼公司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个被某些主流VC奉为圭臬的商业观念。不认清VC之毒,很难看清骆驼的价值。
VC言:“小规模基础上的盈利没有意义,速度比盈利重要。先以大资金猛投入,在‘烧钱’中快速做大规模占领市场,所用手段包括低价格、铺广告、圈地抢资源。依靠大规模把单位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抬高对手的进入门槛,掌握定价权,最终胜出”
仔细想下你会发现,VC鼓吹的是一个“资本在商业竞争中成为主宰力量”的“阳谋”:规模与速度重于盈利,你需要很多钱。这是玩这场游戏的门槛。大多数拿到VC的企业会拿到一份随之而来的时间表:什么时候烧掉多少钱,拿到多少用户,打下多少市场份额,挤死多少家对手。
这套资本逻辑很强大很有效,但它会产生两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结果:
第一,低价倾销和对规模的崇拜直接导致“免费”成为游戏规则。这在与VC几乎同步发展的互联网尤为明显。一旦“免费”成为主流,这个市场就有了一道只有大把钞票才可能填平的巨大门槛。不拿VC就不可能立足,VC成为所有玩家的衣食父母。
第二,根基不牢,高速扩张。委婉点说,叫先做大再做强。直接点说就是,不求利润,打造资本支撑下的虚假繁荣。更有甚者,创始人与VC联手,商业道德底线沦丧,铸成大祸。
创投界,被VC催肥的悍马是一份很长的名单,《创业家》曾多次追踪报道过的PPG、ITAT在此范畴,博客中国、炎黄传媒、所有一夜暴富又一夜堕落的SP、橡果等等也属此例。
不要VC会死吗?在当今世界,一个创业者能凭一己之力,独活下来而且活到伟大吗?我们要感谢一群企业,它们用自己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霸王、九阳、志高、网盛、维也纳酒店、爱国者、美特斯邦威⋯⋯这些企业自出生之日起,就与VC无缘。它们拒绝资本逻辑,甚至在与VC支持的对手的较量中胜出。过去十几年中,它们犹如沙漠中行走的骆驼,持久、缓慢、稳健。这群“骆驼”公司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被VC绑架”之外的世界。
骆驼企业依靠自己的积累,滚动发展,它们在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并且稳健盈利之前拒绝投资。资本没有能力改变它们的生存逻辑:
● 利润比规模更重要,尤其在企业成长初期;
● 要靠高品质和口碑而不是广告拉动销量,以此在对手强营销和强品牌的打压下生存;
● 要有极强的成本控制力,以自有利润作为下一步发展资金;
● 量入为出,不急于抢地盘,抢天下;
● 创始人家长式作风极强,一股独大以保证控制力;
● 不单纯追求数字指标,不对外界压力妥协。
当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期,被VC热捧的企业上市脚步基本停滞。而一批骆驼公司成为上市主力和中国经济的热点。《创业家》在五个不同行业选出五家“骆驼”企业进行研究和实地采访,它们分别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