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来听听这帮老谋深算的“笨骆驼”是怎么说的。
黄德满:软银进来后我还有77%的股份,2012年上市后再稀释一点,但我的股份一定在51%以上。蒙牛那样的事绝不会发生。
李兴浩:上市了我还有68%的股权,就算过几年再融一回大钱,稀释15%,我还有53%。就算还不够,再过几年再融一回更大的钱,再稀释15%,我还有38%。我还是能够掌控。对不对?
冯军:我现在是100%的股份,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分10%,共是分5年,把50%的股份分给同事们。要是这个事情5年前10年前就干了,现在还拿什么分。
第二,越到后来融资,相同比例的股份就越能激活更大的资源。因为这个时候企业底气足,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有了大规模的收入和利润,融资规模肯定大很多。再听听“骆驼”的打算。
冯军:以前集团的股份我都拿着,不分。但为什么要选择2009年才开始分这个股份?谁都懂股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工资、奖金、分红那些都是小意思。现在是日军正在崩溃的时候,我们共产党要分股份就应该在革命正要胜利的时候,就是“包产到户”。这个时候分出去的股份,正好赶上中国人崛起的时候。
第三,等到人才和管理积淀都成熟的时候再融资扩张,风险当然少很多,就不会遭遇PPG的下场,而是顺顺当当,扶摇直上。这一点细节居多,不便多说,摆几个事实就行。网盛上市前只做化工一个行业,一上市了就开始做服装、医药等等行业。孙德良说,要复制100个网盛出来。为什么想复制?觉得轻车熟路。
维也纳拿钱之前有16间酒店,平均每年开2家新店。但拿钱后每年要开30-60家新店。目前来看,维也纳每家店的Cye.com.cn开房率维持在93%以上,而行业平均水平是60%,如家是80%。如何能做到?因为黄德满的名片上的职位是“第一服务员兼导师”,还把手机号放在上面,生怕你有麻烦不找他投诉。
冯军在清华大学读的专业不是IT,而是土木工程,所以他明白一个道理:楼要建得高,取决于地基。一开始就往上走的楼后来都会倒,而一开始就往下挖的楼一定会后来居上,成百年基业。而且,挖得越深,看起来越慢,后劲才越猛。
这就是关于骆驼公司的最本质的那个道理。在制造这个概念之初,我们本以为骆驼公司才是一个商业社会金字塔的主流和塔基,到头来才明白:原来骆驼公司也必定是商业金字塔的塔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