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非主流,穷出身
刚开始资本看不上它们,它们不得不做骆驼。做了几年骆驼,习惯了,深知骆驼的好处和优势,它们自始至终保持一种骆驼心态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
一个人的出身,他所处的行业环境,决定了他的境遇和前途。想想看吧,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负担的聪明的年轻人,你会主动选择去做一个傻大笨重、丑陋无比、跑得又慢、还老喝不到水的骆驼吗?!你当然会去做一个灵巧潇洒、活力无限、老被伯乐们追着捧着、有水喝有草吃的悍马啊!
所以,非主流,穷出身,刚开始没人看得上,就不得不做骆驼。等做了几年骆驼,习惯了,也深知骆驼的好处和优势了,就能自始至终保持一种骆驼心态,不羡慕悍马了。
黄德满1961年出身,属牛。1993年之前一直在老家农村,32年头顶烈日脚踏黄土,成就了一番牛性格:吃苦耐劳、精打细算、诚恳正直。但老黄不是一般的牛,而是有开拓精神的牛。所以1993年他离乡背井闯深圳,五年如一日,开着拖斗车在特区码头的工地上运输泥砖,开一趟挣一趟的钱。1997年,老黄攒够了500万,于是想起来要做一番事业,不辜负下半生,于是有了维也纳。
这一年老黄已经36岁。你认为他这样的人血管里还有彪悍、张扬、虚浮的基因吗?半点都找不到。那时真要有VC拍给他几万美元,让他三年赶超如家,五年后美国上市,老黄有那个胆量要吗?绝对没有。
就算有,VC也看不上他。回忆一下,那个年代的VC眼里,只有李彦宏、张朝阳这样的金贵海归以及陈天桥、丁磊这样的名校名士,或者孙坚(如家CEO)、卫哲(阿里巴巴副总裁)这样的Cye.com.cn外企高管。黄德满是谁?有大专文凭吗?会说ABC不?不光是VC,老黄连银行和政府也靠不上。一个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在那时只能靠自己。谁都靠不上,老黄只有靠这36年历练出来的真秉性,也就八个字:精打细算,诚信耐劳。
老黄就是只没人疼没人爱的笨骆驼。老黄如是,靠卖编织袋起家的佛山农民李兴浩如是,在国营研究所里研究草药药效的小青年万玉华也如是。
上面这三位是一种情况,还有另一种情况,本质相同,但表现不同。
网盛创始人孙德良好歹是个大学生,并且眼光敏锐,早在1997年就做了互联网,当年盈利,2000年就有N家VC找上门来。可是瘦小羞怯的孙德良一直没有要。不外乎两个原因。
首先是行业。网盛所处的是垂直的B2B行业,这产生两个结果:
第一,做2B业务的好处是一开始就可以取得收入,只要你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企业掏钱不难。只要有一家企业签单子,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大半年的工资就有了。而大多数互联网业务都是面对消费者(2C),消费者即使肯掏钱也是小钱,要养活自己必须有大的规模,而要有大规模前期得有“烧钱”的阶段。所以,孙德良避开了VC掐住命脉的B2C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