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一本烂帐:末端造假
在财务上,困扰投资人的一大难题是,农业企业财务规范意识普遍较差,财务数据不够真实,这两个因素让投资人很难发现其真实的盈利水平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深圳君盛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廖梓君告诉《经理人》,“有一次我到深交所,正好碰到50、60家农业企业上市被淘汰了,碰到了什么问题?农业类的企业在末端造假,农业类的公司原来积累比较单薄,符合投资条件的公司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应该有很过硬的数据。但要选出这样的公司,花的精力和代价很昂贵。我的体会是比其他行业风险更大。好公司难求。”
天职国际会计事务所会计师陈刚认为,造成财务不规范、涉嫌造假的农业企业原因如下:
大量使用现金结算方式、难以形成证明力强的交易记录:部分农业企业的销售对象或采购对象主要为自然人,致使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方式,交易的真实性难以证实。
动物和植物等生物资产与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资产不同,盘点和估价有困难。
农业企业往往现代管理意识不强,加上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较差,内部控制薄弱。
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给予较大的税收优惠,从而使财务造假成本低廉。
食品安全:危中有机
在傅哲宽看来,投资农业最大的风险就是食品安全,出现一次,就会对公司或者行业造成致命的打击,“比如三聚氰胺,还有双汇的瘦肉精。”
“食品安全既是要防范的风险,又是投资的机会所在。”联想投资李家庆认为,最近联想连续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有所投资,一般是涉及到对这个领域的全产业链控制,包括药品、饲料、养殖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终端等实施投资。
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投资还可以“换一种玩法”,目前国内消费食品安全性、原材料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消费者对于品牌、安全和品质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整合全球性的优质原材料资源,结合自己的通路和品牌,以比较高的性价比打入中国市场。”
农业龙头企业新希望则直接以食品安全为投资项目。2011年底,新希望集团、国际投资巨头新加坡淡马锡、农作物加工企业美国ADM公司和综合商社日本三井物产共同出资,建立了一只专门投资海外农业产业的基金—新希望产业基金(美元),重点投资食品安全、粮食保障等领域。
强调品质与安全的食品投资,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艾格菲:坎坷养猪梦
熟悉养殖业的局内人,为何折戟沉沙?
看着空荡荡的猪舍,王才文想不明白的是,和艾格菲合作以来,“行情差的时候亏,好的时候也亏,和拉我们入伙时承诺的大不一样。”王权是江西宏盛猪场的老板,2011年初,宏盛果断退出了与艾格菲不到2年的合作。宏盛的遭遇不是个别,在江西多数与艾格菲合股经营的猪场都选择了逃离艾格菲。
艾格菲是谁?
这家在纳斯达克被中国企业百世腾借壳上市的美国公司,曾因眼花缭乱的商业模式和大手笔的投资,被认为是农业投资领域的一颗明日之星,拿着融来的1亿多美元,2008年前后,艾格菲迅速在江西、上海、福建、广西、海南等养猪大省投资了40多个万头养猪场。
如同肉价的迅速涨跌,还没享受到成功,艾格菲的困境就不期而至。从2010年开始,这家公司投资的养猪场陆续传出亏损的消息,股价跌到不足1美元。在停牌数月后,2012年2月1月,艾格菲发布公告宣布自愿摘牌。
按说艾格菲不应该是农业投资者中的差生,因为百世腾原本就是饲料企业,养殖业的上下游规律都很熟悉,其商业模式也被业内看做是低成本扩张的样本,艾格菲为什么还会栽跟斗?
“完美”的商业模式
艾格菲当时进入养猪业采取的是闪电战。
据报道,它收购的养猪场,固定资产仍归原企业主所有,屠宰和销售也维持原有渠道。艾格菲实际上只是承包了猪场,负责技术和财务;它与猪场签订的是“生猪收购协议”和“租赁协议”。有些地区还建了种猪场,供给养猪企业小猪崽。
以它投资的马尾凤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艾格菲买断了其所有生猪的经营权,并以每年45万元租赁养猪场,协议期15年。
这种收购方式,不仅降低了收购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收购时的谈判难度。外界将这种商业模式称为租赁模式,在广西、福建等地,艾格菲多以租赁模式与养猪厂合作。
另一种模式则鲜有人知。在艾格菲的大本营江西,几十家养猪企业与它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以宏盛为例,其能繁种猪600多头,按当时的出栏价和其他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等),总固定资产作价约240万元人民币。艾格菲直接向其支付144万元现金,购买60%的股权,条件是艾克菲管理,同样负责技术与财务,收益来自于分红。2008年后,艾格菲先后控股近34家万头规模养猪企业,控股比例在55%-100%之间。
无论哪种方式的经营,猪场都必须向艾格菲的大股东百世腾购买饲料。百世腾是一家专注于猪用预混料的中国本土中型规模的民营企业。艾格菲的财报数据显示,2006年其预混料销售额仅为859万美元,净利润118万美元,行业排名仅在10名左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