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不熟的公益游戏
9月9日,教师节前一天的座谈会上,温总理还说,他非常赞同教育资金的来源多样化,企业家身上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实际上,企业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投入教育。
陈孝大颇为总理这番话叫好,因为只要企业家举办民办学校,“他的身份就是一个慈善家”,国家不承认民办教育投资者对民办学校拥有产权,“投资民办学校,资产增值了不可以变现,亏了那就倒霉,学校关门了,只能拿回去自己投入的那一部分,最好的情况是拿回自己的本金,利息想都不要想。”
也就是说,民办学校的最终方向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这是一场公益游戏,只不过现在还处在政策探索期,比如2003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就允许民办学校投资者拿“合理回报”,用经济回报“促进”企业家办教育。是有投资者以合理回报的名义从学校里把钱拿出去,但陈孝大提醒说,“这是违法犯罪了啊,合理回报谁给你评估的,真的从办学结余里拿走的吗?”事实上,绝大多数民办学校没有结余,“小心以后被抓尾巴”。
陈孝大在办学章程里明确写明,不要“合理回报”,不只是为了免交33%的企业所得税,关键是他看清楚了民办学校的公益属性,“我也发觉,很多企业家办民办学校,到后来也明白了,他占有这个学校的资产与否不重要,而是有使用权,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倒不是说,他要从里面赚钱,吃多少,穿多少。”
陈孝大开玩笑说,现在他身上也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拥有慈善家的属性了。教育家办学成功,他在国内实属罕见,“这是一个奇迹”。因为教育家大多没钱兴教办学,好在他身后有夫人支持,他办学的数百万投资都是夫人90年代投资房产所得。目前政策只允许“大款办教育,而且大款必须在决定投资那一刹那变成慈善家”,显然,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办学环境。
学校应是教育家施展教育理想和抱负的舞台,陈孝大建议,各省市协调银行和教育厅共同组建专门的民办教育担保公司,让孔子和陶行知在今天也能够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