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一次教育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公益性这样一个基本特性,不要指望在这里有很大的收益和利润。”可惜说晚了。企业家本以为能从教育赚钱,不顾社会反感心理,到头来不但没有经济回报,还要背负骂名,“一个企业家来办教育,老百姓会说,这个家伙又来赚钱”。
陈孝大办远东学校,6年了,仍有1000多万债务,如今遇上这场财务危机,学校还贷能力又大大下降。如果按公办学校生均费用支出办学,远东学校属于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钱从哪里赚?“上海100多所民办学校没有一个民办学校赚钱的,包括刚开始准备赚钱的人也没赚到钱。”
以大名鼎鼎的上海市金苹果学校为例,几亿元的大投资,有小学部和中学部,如今小学部停办校舍出租,仅维持中学部。另一所上海民办名校浦东东方世纪学校,5年间换了8个校长,“老板觉得校长没有完成任务,也许,当初进来就是一个误会”。
如果有人说民办学校赚不到钱,想必他听到第一反应是:鬼才相信呢,不赚钱的事企业家肯背负骂名投资?事实上,这正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吊诡之处。陈孝大感慨道:“兴办民办学校,不管你抱着什么目的来,到最后只能是公益性,也许你后悔,后悔也要做下去,除非有另外一个傻瓜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