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底,中央突然下了一个文件,7月1日即生效,要从海南抽走绝大部分投资房地产的国有银行贷款,数百亿资金被冻结。“当时房地产主要是建办公楼,很少建住宅,从1988年-1993年平均每年有万把家企业来海南登记注册,那时在海南注册公司简单,宏观调控来了投资者又都看淡海南,1994之后每年又有万把家公司迁走。没了客户,再加上银行断血,房地产全线萎缩。”迟福林说。
此刻冼笃信再想把资金调回来修宾馆已是回天乏术。马来西亚人承诺的投资迟迟不能到位,他一气之下出国找对方,最后在一个修车房找到了。一看那破烂的办公环境,冼笃信心就凉了,对方给他开了两张支票,每张200万美元,而且一再承诺剩余资金马上拨过去,冼拿着支票去银行一验,假的。
这并不是一次迅疾的、直截了当的崩溃。1994年海南房地产尚有48亿元投入,冼笃信还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在第四,是最年轻的一位。他想再搏一搏。
万泉河入口处的一个荒凉渔村,一个叫蒋晓松的人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他1992年来到这里想建一个度假区。蒋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商人,住在镇上计划生育办的一个套间,整天穿一件有点皱的短袖衫和一条大短裤,没事就跑到河边、海边看水,晒得和渔民一样黑。1993年蒋晓松才拿到批文,等于踩到这一轮地产热的尾巴上。斟酌之后,他决定坚守下来,接下来整整三四年他都埋首度假区的设计。
这个小村叫博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