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篇 疗伤
爆发
每一次危机过后,人们才知道一切从开始就不可避免。对亲历过海南那段疯狂岁月的人来说,上帝又一次玩了这种游戏。
1992年10月,一次省政府组织的座谈会上,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形势一片大好,只有廖逊表示“谨慎的乐观”。言毕全场哄堂大笑,当时的省长秘书问廖逊为什么“谨慎”,廖的逻辑很简单:全国的资金都跑到海南来了,别的省也要搞建设,谁当家也要收拾你。只是现在十四大还没有召开,要维持大好形势,但绝不会容忍海南继续这样下去。
当时参会的部分企业界人士听了廖逊的话,将手中的地产匆匆出手。但1992年过去了,没事,1993年1月、2月也没事。当时有人骂,“谁听这个姓廖的谁倒霉!”廖逊也觉得很没面子,但是3月份,时任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的马蔚华告诉他,目前有20个省的人民银行备付金吃紧,中央可能要收缩银根。
由于所处位置,马蔚华可能已深感寒意。有一次冼笃信和郑先平请马蔚华吃饭,马蔚华和冼、郑二人说,尽快把手中的土地丢掉,把项目处理掉,宏观调控要来了。冼笃信不以为然,宏观调控又不是第一次来。马蔚华意味深长地说,“这次和以往不同。”
怎样的不同?冼笃信并不理解马蔚华的意思,但也没当成耳旁风,他准备卖掉在三亚0.7平方公里地块。找银行的合作伙伴商量,行长说你缺钱花吗?为什么要卖这个?冼是个爱面子的人,这句话把他问住了,有两个项目别人都开了支票,他还是没卖。“如果听马蔚华的把手里的地卖了,差不多能回笼10个亿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