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留成上任不久就把海南18个县市转了一遍。2004年1月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他明确提出:海南仍是欠发达省区。有人担心这种提法是否会影响干部情绪,否认前任的工作成绩,卫留成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基于此判断,在已确定的建设“生态省”总目标和“一省两地”(把海南建成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海岛度假休闲基地)产业发展战略下,卫留成发挥领军中海油的经验,以抓“大”为风格,引进一批大企业,带动一批大项目,还把海洋开发提上日程。“老卫在用管理企业的方法管理一个省。”他的一位老部下说,“本次繁荣虽晚却很健康,是创造财富而非转移财富。”廖逊也如此评价。
然而之前海南也不乏有魄力的领导者,更不乏机会与政策,为何20年后这个简称为“琼”的省仍然丢不掉谐音的咒语,被其他特区甩在身后?
一种说法是天时不济。海南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最后时刻建省,恰恰是矛盾集中的一段。原海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克勤在他的著作《海南建省》一书中就认为,作为中国最大、最新的经济特区和实验田,这个曾为流放之地的边缘岛屿实际屡屡成为风暴的中心,干扰不可避免。
1990年后,政策中心转移到上海浦东,海南既不再是最“特”的特区,也不再是最“后”的特区。上海一开放,广东、深圳,甚至香港都有失落感,更何况海南?“上海开放意义重大,否则中国不敢那么快就加入WTO,但是此举对海南的冲击也确实沉重。”廖逊说。后来天津、苏州等地相继崛起,海南所享受的优惠不久就变为了普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