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价就像个汽油桶,一根火柴引燃,轰的一声冲出去。1989年每亩几十万元拿到的地,1992年已飙升至每亩300万元以上,一年后能涨至每亩500万元,往往一幢大楼尚未封顶已“转嫁”几十次。海口的海秀路和滨海大道上拉满了五颜六色的地产广告横幅,阳光只能从缝隙射进来。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一共60人,有30人离职去搞地产,廖逊急得没办法,只好提拔女干部。
地产拉动性强,海口一夜间遍地黄金。擦皮鞋的一天可挣300元,路边拣易拉罐的乞丐一天可收入近百元。最先带动起来的是建材行业,庄子通记得最初钢材、水泥等都在计划供应范畴内,主要依靠一些能获得内部指标的机关企业向外倒卖,随着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拿到上万吨的钢材也不是难事。“反正蛇有蛇路,龟有龟路。”他说,地产红红火火的时候,一艘满载钢材的船来海南,遭遇台风,晚到港两天,结果就多卖了几百万。
庄子通垄断了海口60%高层建筑所需材料,但他还有点不甘心,“用了我材料的人,有些还是我垫资,盖一个房子就能几十倍、上百倍的赚,我却在挣辛苦钱。”1991年的时候他也成立了一家名为“海南昌盛”的地产公司,操作尚算扎实,置地一片,开发一片,也因而损失了不少“快钱”,这个遗憾后来反而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冼笃信的巅峰时刻不期而至。他出手了西河西路的土地,价格翻了近10倍。最多的时候,他在海南拿下的土地接近5000亩,海南商界开会,他总是坐在第一排的人物,走在路上身后跟着两种人——想从他手上买地的和想把地卖给他的。他还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是全国最年轻的政协代表之一。1993年在北京参加政协会时,他通过当下尚不多见的“大哥大”指挥海南的生意。政协会闭幕,他就卖出了价值2.6亿的土地。
|